手机厂商瞄准共享充电宝死穴( 二 )


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共享充电宝 , 在充电速度方面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割裂 , 已然无法忽视 。
涨价必上热搜 , 年轻人最怕“刺客”与充电慢的痛点相互成就 , 共享充电宝劝退年轻人的另一大招是涨价 。
“共享充电是一种刚需 , 而且现在年轻人借用一次可能就是1个小时或2个小时 , 对4元、8元、10来块钱的消费 , 他们其实也没有太在意” , 面对涨价相关的质疑 , 有共享充电宝官方客服如是说道 。
刚需与否暂且按住不表 , 单就年轻人消费观而言 , 实际情况恰好与之相反:当某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未达到年轻人的评判标准时 , 他们恰是最典型的价格敏感型用户 。
最近比较流行的“刺客”说法 , 就是直观证明 。 接连喜提热搜的水果“刺客”、雪糕“刺客” , 背后都是年轻人在推动 。 通过这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到 , 在花钱这件事上年轻人长期以大手大脚的形象示人 , 但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随意收割 。
共享充电宝 , 显然已经成为新晋的“首席刺客” 。
手机厂商瞄准共享充电宝死穴
文章图片
北京三里屯周边街电定价
特别是在用户习惯快充之后 , 以慢充为主的共享充电宝会进一步加深年轻人对其“刺客”的认知 。
Ben认为从慢充升级快充的体验是不可逆的 。 而且 , 充电慢会直接导致充电时间变长 , 费用也会随之增多 。 以目前行业常见的4元每小时计费标准 , “我多借几次的钱 , 够买好几个充电宝了 。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 , 预计到2025年 , 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数量将达到7.549亿人 。 鉴于共享充电宝涨价必上热搜的现实 , 在这数亿用户中 , 价格敏感型用户绝非个例 。
而且 , 共享充电宝的使用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乱扣费问题 , 这更加坐实了共享充电宝钱包“刺客”的身份 。
手机厂商瞄准共享充电宝死穴
文章图片
在黑猫投诉搜索“共享充电宝” , 相关投诉共有14925条 , 其中多数都是扣费纠纷 , 包括机器卡住无法归还、小程序显示信息与实际归还点不符、归还之后未停止计费等 , 且涉及来电等多个品牌 。
“年轻人没有太在意” , 似乎给共享充电宝的一味涨价、价格机制不透明提供了安全区 。 然而现实中一条条关于涨价的热搜却直接挑明 , 每涨一块钱 , 用户矛盾都会加剧一分 。
知错难改背后的两大死穴回顾共享充电宝风口成型的这五年 , 慢充、涨价并非最近才有的槽点 , 为何至今未得以解决?
原因很简单 , 截至目前 , 这两大商业难题尚还无解 。
首先 , 在共享充电宝的营收公式里 , 能够提高营收的唯二两个变量就是订单数和订单费用 。 其中 , 订单数的影响因素是点位和用户规模 , 订单费用则主要和使用时长和单价挂钩 。
由资本主导的疯狂扩张阶段结束 , 市场点位和用户规模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
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为例 , 财报显示 ,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 , 公司在全国拥有86.1万个点位 , 累计注册用户2.989亿 。 2021年底 , 两项指标分别为84.5万、2.869亿 。 由此 , 第一季度对应的环比增速分别为1.8%、4.2% 。
点位和用户规模扩张乏力 , 使用时长如果缩水 , 经营情况必然不容乐观 。
所以 , 快充的普及抛给共享充电宝运营商一个选择题 , 是提高充电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 还是要继续以慢充延长使用时长来稳住营收 。 多数企业选择了后者 。
当然也有例外 , 做数码配件起家的品胜在2021年发布共享充电宝品牌“闪葱” , 打着快充的差异化竞争点 , 痛批友商慢充体验 , 自称行业的颠覆者 。 一年过去了 , 颠覆者并未带来实质性的体验提升 , 市场数据反而进一步向主营传统慢充的品牌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