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瞄准共享充电宝死穴( 四 )


而如果应对更长时间的外出或者对于重度使用习惯的手机用户 , 充电宝无疑是更好的“续命”方案 。 但是否必选共享充电宝 , 则要打上一个问号 。
根据前文所讲 , 受制于商业死穴 , 共享充电的产品体验不达预期 , 某些日常场景中甚至已经不能很好地完成最基本的充电任务 , 还可能带来付费纠纷等新的困扰 。 站在用户角度 , 共享充电宝的使用成本在逐年抬高 。 若用户预判到有使用充电宝的需求 , 又不幸曾被共享充电宝“刺伤” , 其使用成本如果超过心理接受极限 , 大概率会以自备代替租用 。
Ben就因为实在忍不了共享充电宝的“龟速”慢充而入手了一款背夹电池 , “吸在手机上就能带出门 , 快充最高20W , 而且够充满两次” , 续航焦虑不复存在 。
救机于水火的可选项越来越多 , 共享充电的需求因此似刚非刚 。
可以想象 , 手机快充、续航表现继续向好 , 被刺伤的用户寻找替代方案 , 留给共享充电宝的生存空间将愈发狭窄 。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创业邦立场 ,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如有任何疑问 , 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