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让你看见 科学“看不见”的美

我们见过火焰 , 却从未思考过“燃烧”;我们知道沉淀 , 却鲜有探究“不溶”……抛开单调乏味公式 , 我们能不能透视科学的美丽?在合肥 , 一支由中科大、清华大学毕业生以及海归硕士、博士领衔的年轻的科研团队 , 正为此而努力 , 让大家看见科学“看不见”的美 。 目前 , 他们所研发的“美丽科学”教学平台让超过15000所学校的师生体验更轻松直观的科普 。
一个镜头 把科学变成艺术
在合肥包河区创意文化产业园里 , 梁琰和他的团队正日复一日地研究:“科学 , 美在哪里?”
在很多人眼里 , 科学“高不可及”、“深不可测” , 但梁琰却认为 , 科学也可以成为普通人的“妙不可言” 。 化学反应、食物、火焰、动物……他和团队正努力展现科学美丽的一面 。
美丽科学的诞生 , 应该从“美丽化学”项目说起 。 2014年 , 海外留学归来的梁琰接触到“美丽化学”这个项目 。 调研中 , 他发现 , 大众喜欢看化学反应 , 但鲜有人知道这个反应的“模样” 。 “比如火焰 , 我们想揭示燃烧的过程 , 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反应 , 涉及化学、物理各种各样的流体变化 。 ”梁琰认为 , 化学不是枯燥 , 它的美需要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来展现 。 “那就走进实验室 , 用摄影来表达 。 ”
【科学知识|让你看见 科学“看不见”的美】在追逐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路上 , 梁琰又遇见了许多志同道合者 , 比如同样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朱文婷、从中科大毕业的孙大平等 。 化学沉淀反应一瞬间的千姿百态、显微镜下的金属置换反应步骤……这些不被肉眼所见的惊喜 , 被这群专注科学可视化技术的年轻人用显微设备加影视装备做成了“影片” , 呈现在大众面前 。
如今 , 这些“影片”已经出圈 , 拿下了国内外诸多知名大奖 , 团队也受邀参加全球科学文化盛典活动 。 而为了让人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领域 , 这些“影片”被列放在企业大厅入口处 。
一张成片
实验中走出的结果
《风味人间》第二集《落地生根》中 , 一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小麦的种子 。
虽然镜头是电脑制作的动画 , 但参考图像就是美丽科学团队用显微镜拍摄的各个角度的小麦照片 。 与一般摄影团队不同 , 美丽科学团队里流传着一句话:不会做实验的摄影师 , 不合格 。 而他们的摄影棚也很特别 , 实验器材是“主角” , 比如扫描电子显微镜 , OLYMPUS光学显微镜 , 高清红外热像仪……
“大家知道 , 显微镜的话可以放大很多倍 , 所以每次我们只能拍非常小一部分 。 另外 , 显微镜的景深非常小 , 所以我们每次要拍10多张甚至20多张照片进行合成 , 才能得到一张清晰的照片 , 然后再把各部分的照片拼接起来 , 才能得到一张非常高分辨率的小麦图像 。 ”在孙大平看来 , 出片难 , 已被团队成员视为常态 , “几百张里选一张 。 ”
化学反应受制于很多客观条件 , 反应过程也存在偶然性 。 为此 , 很多时候 , 团队辛苦很久却捕捉不到想要的画面 , 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与拍摄后再做出比较、筛选 。 举个例子 , 在用显微镜拍摄锌和硝酸银溶液置换银的反应时 , 起初效果并不理想 , “这个看起来脏脏的是银吗?”大家都不敢相信 , 也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 。 换用微距平视拍摄后 , 反应结果却像一片茂密的森林 , 美得出人意料 。 “往往不是一个事物不美 , 而是没有从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它的美 。 ”
一个平台
让科学教育有声有色
刚刚入行时 , 梁琰也曾受到质疑:博士毕业留学归来为啥不研究化学 , 而是传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