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怎样养泥鳅,泥鳅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因其肉轻、嫩、味美、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水中人参” 。它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但是,由于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泥鳅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因此,人工培养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渠道 。现在,让我们去山东微山湖看看泥鳅是怎么养殖的 。1.泥鳅养殖场选址与建设 。农场的合理选址 。养好泥鳅,选择合适的场地很重要 。首先,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的地方 。泥鳅也是一种鱼,甚至鱼离不开水 。因此,养殖泥鳅需要清洁无污染的水 。其次,要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饲料和泥鳅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运输,所以要选择运输方便的地方 。仅仅选择一个好的站点是不够的 。建农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农场的布局 。2养殖场总体布局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面积可大可小,但最好是东西长,南北短 。这样的池塘可以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和排水通道,使池塘沿两侧通道依次排列,形成平行结构 。并联的目的是分开管理,一个池塘水质不好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池塘 。在每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一条步行道,用于日常管理 。泥鳅养殖场建设中,应预留风干池的位置 。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很重要,所以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一个晾晒池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农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我们仍然需要一个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这里设有员工办公室、饲料车间和饲料仓库 。除常规设施外,还需要在管理区修建一个临时池塘 。泥鳅和很多鱼一样,在出售前需要临时饲养1-3天,以去除鱼的泥腥味,清空其肠内粪便 。这样既能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成后,必要的保护措施也必不可少 。沿着农场的四周,栅栏应该紧紧地围起来 。使用围栏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对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至此,你可以了解整个农场的布局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说说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 。刚才我们说了,池塘的长度和宽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来设计,但是长度要大于100米,宽度不能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大不利于管理 。泥鳅养殖池塘对深度有严格的要求,最适宜的深度为1 ~ 1.2米 。泥鳅的一个特点就是潜逃 。因为体积小,只要有个小缝隙就能钻出来 。如果池塘出现漏洞,泥鳅甚至可以在一天内干净利落地逃脱 。所以,在建造泥鳅池塘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一种是处理池塘底部 。挖出池塘后,挖掘机要把池塘底部夯实 。二是处理池塘边缘 。沿着池塘边缘挖一条近1m深的沟,然后从沟底往地上铺厚厚的塑料布 。塑料板的接缝必须连接紧密 。塑料板沿池塘边缘覆盖后,用挖出的土压实塑料板,使塑料板与池塘相连 。塑料板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以保证塑料板不会被强风吹走 。第三是处理池塘的入口和出口 。
因为现在的PVC管比较便宜,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作为池塘的进水管,一端来自水库旁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向池塘的一侧 。池塘的出水口需要仔细设计 。我们希望抽上来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 。池塘底水被泥鳅粪便和剩余饲料污染,水质差 。换水的时候要把这层水质不好的水排出去 。我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由内外两个套管组成,外面的大套管,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可以伸出水面;在位于池塘底部的头部下方,有一圈缺口用于排出底部的水 。这一圈缝隙很小,泥鳅是逃不掉的 。白色套管内是一根略细的塑料管 。排水的时候就被抽了出来,水从缝隙里流出来 。水没排干就放下,堵住了排水的缝隙,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只有这两个袖子是不够的 。为了对付调皮的泥鳅,要加一层网 。这种方方正正的细网深深地插入池塘中,泥鳅想穿过这些封锁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2.泥鳅的人工养殖 。泥鳅人工繁殖的时间和方法春季来临 。当水温达到18 ~ 20时,性成熟的泥鳅开始自然繁殖 。一般北方地区4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期可维持至8月 。泥鳅人工繁殖是一种创造自然环境,让其自然受精的繁殖方法 。人工繁殖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好的泥鳅亲体;第二,建造合适的养殖池;第三,孵化期间的科学管理 。用于繁殖的强壮的母泥鳅可以从沟渠和池塘里钓到,也可以在集市上买到 。亲泥鳅要求体长10cm以上的二龄泥鳅,身体健康,无病无伤 。体型大的雌泥鳅产卵量大,雄泥鳅精液量大,所以其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处于发情期的雌性泥鳅腹部很大,整个腹部肿胀发白,有光泽,用手轻按时柔软,生殖器突出 。3 .配种池的准备配种池可因地制宜修建 。一般选在取水排水方便,靠近养殖场的地方 。可以用砖块临时搭建一个水池,然后在上面铺上干净的塑料布 。长方形的不锈钢铁箱也可以作为养殖池,面积视孵化数量而定 。水池的深度大约是1米到1.5米 。不要太深 。养殖池使用前要清洗干净,池壁和池底要用清水清洗干净 。养殖池使用前三天要注入淡水,水深不要超过50厘米 。为了提高孵化成活率,淡水要风干三天才能放亲鱼,放鱼前还要测量水温 。水温以18至30为宜 。水温稳定后,
在池塘边上采集自然生长的水草,把水草用清水冲洗干净,仔细检查水草,去除水草上附生的小虫子等等,然后将水草放入繁育池,这样就为泥鳅的自然交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繁育池中一般放入两条雄泥鳅,一条雌泥鳅 。泥鳅一般在傍晚或清晨产卵,所以养殖人员要勤于观察,等到雌鳅排出卵后,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因受精卵粘附性很差,容易从水草上脱落而被泥鳅吞食掉,所以等受精卵形成后,就要把亲鳅从繁育池中捞出 。4 鳅苗的孵化和饲养 水温在18摄氏度到25摄氏度的情况下,3天即可孵出鳅苗 。刚刚孵化出的鳅苗长度大约5毫米,由黄色逐渐变成黑色,3天后开始主动摄食 。从第3天到第8天,可以用煮熟的鸡蛋黄投喂,每隔三至5小时投喂一次,投喂量不宜太大,以1小时内吃完为度 。鳅苗繁育的时间是4到5月份,这时河水或湖水逐渐变绿,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鳅苗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饵料 。泥鳅喜欢动物性饵料,因而,从第5天开始,就要加喂洄水等有营养的饵料 。洄水是指的是自然界中湖泊、坑塘里富含大量草履虫的水体 。因为草履虫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成群漂动回荡,所以称之为“洄水” 。打捞鱼虫之后,用200目筛网过滤,过滤后这些极小的浮游生物是鳅苗最喜爱的饲料 。孵化后10天左右,泥鳅渐渐长大,可以摄食更大一些的鱼虫,所以饲喂的饵料从200目筛的洄水,逐渐增大到100目筛,80目筛的鱼虫 。随着鳅苗摄食量的增加,随时调整饲喂的次数,到30天为止,调整为每天投喂两次,早晨一次,傍晚一次 。泥鳅的生长速度很快,孵化后30天,就能长到3厘米左右,如果是规模化养殖,这时便可以给它经过碾碎泡制的配合饲料了 。由于鳅苗采用的是静水养殖法,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要使用经过晾晒的水,与繁育池里水温差不超过1-2℃ 。三、 泥鳅成鳅的养殖 从鳅苗孵化,大约60天的时间,泥鳅就长到了5至8厘米,这时的鳅苗便可以放入大池塘养殖了 。鳅苗入池之前,池塘需要经过精细的处理 。1 池塘曝晒和消毒 池塘曝晒 对于多年使用的池塘,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这样对于消灭池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 。挖出底层淤泥 由于池塘的底层淤积了很多粪便和剩余的饲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喜欢在池塘的底部活动,所以对于泥鳅养殖池来说,鳅苗入池之前,必须要清除底层的淤泥 。一般情况下,用铁锨挖起底部40厘米的淤泥,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小车推到远离池塘的地方处理 。生石灰消毒 在生产中,提前一周左右,采用生石灰消毒 。生石灰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 。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变成强碱性溶液,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较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杀灭寄生虫、病原菌等,因此除菌效果特别好 。生石灰的用量每亩1000千克,直接泼洒到汤底,泼洒之后加注新水,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将鳅苗入池 。2 鳅苗入池 一个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规格的泥鳅,5到6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100-150尾,7到8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尾,如果鱼塘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在泥鳅放养期间,如果密度过小,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密度过大,溶氧量降低,对泥鳅的生长不利 。下面,我们来看看泥鳅的日常管理都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3 成鳅的日常管理 饲料的配制和投喂 人工养殖泥鳅最好使用配合饲料,一是因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二是因为配合饲料使用方便,对水质的污染小 。泥鳅的配合饲料分为三种规格,5到8厘米的鳅苗使用一种规格,8至12厘米的中泥鳅使用一种规格,12厘米到20厘米的成鳅使用一种规格 。三种规格的饲料不仅是颗粒大小的的不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也不同,鳅苗的蛋白质含量要求高一些,成鳅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低一些 。现在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种饲料的配方: 1号饲料:麦麸42%、豆粕20%,棉粕10%,鱼粉15%,血粉10%,酵母粉3% 。2号饲料:麦麸48%、豆粕20%,棉粕10%,鱼粉12%,血粉7%,酵母粉3% 。3号饲料:麦麸50%、豆粕20%,棉粕10%,鱼粉10%,血粉7%,酵母粉3% 。使用配合饲料投喂的时候,要沿着池塘的边缘泼洒,要求泼洒的非常均匀,避免在某一个地方过于集中,引起抢食的现象 。饲料投喂每天两次,投喂量以泥鳅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 。那么,饲料撒在了池塘里,怎么判断是否吃完了呢,可以通过简易制作的观察台来判断 。观察台成杠杆结构,一端固定在岸边,另一端是圆形或方形的筛网,喂完料1小时以后,饲养员要翘起筛网看一看,看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已经吃完 。这个观察台还起着查看泥鳅生长情况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轻易地看到,泥鳅长到多大了,泥鳅的生长状态怎样等等 。泥鳅养殖中的水温管理 泥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摄氏度到30摄氏度,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泥鳅摄食减少,甚至停食钻入土中 。所以饲养员要经常测量水温,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每天下午2点左右都要测量一次水温,如果水温过高,要及时加注新水 。泥鳅养殖中的水质管理 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20至25厘米为宜 。泥鳅是非常泼辣的生物,基本没有病害,但是高密度养殖的时候,会因为泥鳅的密度大、投喂的饲料多、产生的粪便多等原因,造成池塘里pH值的改变、溶氧量的改变和氨氮含量的改变 。这些数据影响着泥鳅的生长发育,而光靠饲养员的眼睛看是不行的,简易的方法是使用试纸来正确判断这些数据 。对于pH值试纸,养鱼的朋友都不陌生,pH值就是指水中的酸碱度 。它的使用非常简单,根据说明书的方法操作,最后对照pH值试纸上的颜色,就可以轻松的知道水中的pH值是否符合要求 。泥鳅生长最适合的pH值是7至7.5,由于池塘中藻类植物的生长,泥鳅养殖中常常会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可以通过泼洒生石灰的方法来调节 。池塘中的溶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溶氧量指水中氧气的含量 。测试溶氧量的时候将水样加入5滴溶解氧试剂,与色卡颜色比较,即可得所测水样的溶氧量 。温度过高,水中浮游生物过多的时候,会造成溶氧量降低 。当水中的溶氧量每升为2毫克以下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多注入一些新水,新水加进来,旧水换出去,整个池塘里的水就会形成对流,这样清新的水就能带进来足够的溶解氧,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否则就会因为水中的溶氧不足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 。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泥鳅的毒性较强,会使泥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造成泥鳅慢性中毒,抑制生长 。氨氮含量过高是由于泥鳅的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分解造成的 。测量氨氮含量的方法与测量溶氧量的方法相似,泥鳅养殖池中的氨氮含量不能超过0.03,如果氨氮含量偏高,可以按照说明书的用量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明显降低底质和水质的有机物含量,从而减少有机物质分解产物氨氮的释放 。检查防逃措施 泥鳅的身体很小,即使池壁和池堤的洞穴很小,它也能钻洞逃跑,所以饲养员每天巡池的时候,必须检查池边的塑料布是否严实,防逃网是否结实,注意堵塞漏洞,防止逃跑 。每天打扫卫生 饲养员每天都要打扫池塘边的卫生,尤其是要拔除池埂的杂草,防止杂草过长落入水中,成为泥鳅逃逸的道路 。除了打扫卫生,还要打捞池塘里的有害昆虫,要把死鳅打捞出去,如果发现泥鳅有异常现象,及时分析处理 。四、 泥鳅的捕捞 泥鳅从5、6月份下池塘,11月份就能长到15至20厘米,这个时候就可以起捕销售 。泥鳅一般采用地笼捕捉,地笼是用竹蔑做支架,用鱼网做成的圆形笼子,泥鳅从一头的小孔游进地笼,便留在了笼子里,不能再钻出来 。用地笼捕捉泥鳅不会伤害泥鳅身体表面的黏膜,能够提高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捕捉泥鳅可以在早晨下笼,下午收笼,沿着池塘每隔3米设置一个地笼 。彻底清塘之后,还会有零零星星的泥鳅落在池塘底部,这时候,可以用手抄网在捕捞一次 。捕捉到的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提高运输时的成活率 。
文章插图
怎么养泥鳅啊?养殖泥鳅方法如下:池塘选择要领养殖场要找就近水源,便于加水 。池塘养殖泥鳅,池塘深约80-150cm,水深50-120cm,池底最好有15-20cm的淤泥,进出水口方便 。为了方便鱼塘管理,池塘规格以2-10亩为宜 。池塘消毒及天然饵料培育放养前2周,池塘的消毒很重要 。池塘消毒可以将池塘内杂鱼、青蛙、蛇虫鼠蚁清除干净,使泥鳅生长有安全的空间 。放养前2周,每用4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目的是将池塘内杂鱼、青蛙、蛇虫鼠蚁清除干净,使泥鳅生长有安全的空间 。3天后,将干燥无霉的玉米秸、稻草等秸秆,用10号铁丝捆扎成直径40~50厘米的秸草捆,放入池塘浸泡10天左右,使得鱼塘中产生藻相 。同时,施有机肥,使得鱼塘中出现大量浮游微生物 。围网防止天敌泥鳅的天敌是影响泥鳅成活率的主因 。泥鳅主要天敌有:塘内凶猛性鱼类如罗非、生鱼等;青蛙进塘产子,蝌蚪与泥鳅争饲料,影响泥鳅生长速度;蛇虫鼠蚁吃泥鳅;蜻蜓吃泥鳅幼苗等 。因此,围网可以防止泥鳅天敌进入池塘内,这样可以提高泥鳅的成活率 。围网应当在放苗前15天进行,池塘周围应用高约1m的网围起来,防止蛇、鼠、青蛙等天敌 。同时,水面要种植一定量的水浮莲,运用“鱼菜共生”原理,泥鳅的生长发育就有保障了 。苗种投放注意事项泥鳅要求个体强壮,规格均匀,且泥鳅规格应在4-6cm为宜 。苗种过大,苗种运输损耗加大;苗种过小,影响泥鳅成活率 。鱼苗到达养殖现场后,要使泥鳅适应水温后再将苗种放入池塘内 。根据各大养殖现场的实际情况,杂交泥鳅苗投放密度在8-20万尾/亩,台湾泥鳅苗6-8万尾/亩 。同时,有条件的鱼塘可以在塘中放大头鱼、扁鱼、鲫鱼等混养,以提高养殖效益 。投喂管理在苗种投放前,池塘已产生大量的浮游微生物,浮游微生物可以作为泥鳅进入池塘中的天然饵料 。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应当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泥鳅属于直肠消化类鱼类,吃食比较少,因此,人工配备的饲料应当经过发酵后的饲料,这样,泥鳅的消化也较顺畅,减少肠炎发生的几率 。一般,每天5:00-7:00,18:00-19:00各投喂一次 。每次投喂都应当在固定地方投喂,每15平方米设置一个投喂盆,以2小时为宜起一次盆,若2小时内饲料全部吃完,第二次投喂就适当增加饲料 。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意观测水质状况,做好日常的鱼体保健等工作 。注意事项:首先检测泥鳅是否带虫,亚硝酸盐是否超标;如有虫先有针对性杀虫,如亚硝酸盐超标可以适量换水,再用“万能亚硝灵”降解;如果水质变差(变黑、变浓),适当换水;换水后立即用“解毒改水宝”调节;出现大量死亡(超过100条),并且死亡症状为烂身烂尾烂鳃;选用“灭孢烂腐灵+止血烂鳃康”处理,死亡量减少后,隔一天再用“高碘腐皮康”(如果水质偏浓可以搭配硫酸铜使用),根据情况连用一次;出现大量死亡(超过100条),并且死亡症状为红嘴红点红鳍,选用“病毒灵+出血止”,根据死亡情况连用;拓展资料:从养殖角度来看,泥鳅病害少,繁殖简单,运输方便,而且泥鳅能用肠呼吸,耐低氧,食性杂,几乎什么动、植物食料都能吃,饲料来源广,最有利于养殖的是由于能耐低氧,泥鳅的适应力特别强,几乎能在各种容器和水域中养殖,像木箱、水缸、水桶、土池、水泥池、稻田、莲田、荸荠田等,甚至排水沟中也能养 。而且,养殖泥鳅成本低,市场价格高,所以经济效益显著 。稻田养殖,既可收稻谷又可产泥鳅,一举两得,每667 平方米稻田可产泥鳅50~100 千克,增加产值1 000 元以上;池塘养殖,每667 平方米可产泥鳅1000 多千克,产值至少10000 元,除去苗种成本、饲料成本、水电、防治疾病药物成本等,每667 平方米可获纯利6000~7000 元;网箱养殖,普通8 平方米网箱,可产泥鳅1000 千克左右,产值也要过万元,由于网箱养殖成本较高,纯利润能达5 000 元左右.事实证明,泥鳅养殖有广阔的市场为依托,有成熟的技术为保证,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帮助养殖者走上致富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鳅
泥鳅养殖怎么样?
文章插图
四川泥鳅养殖技术?一、 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1 养殖场的正确选址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 。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 养殖场总体布局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 。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 。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 。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到此为止,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 。刚才我们说过,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不过长最好长于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 。泥鳅养殖池对深度是有严格要求的,池塘的深度1到1.2米最为适宜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 。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 。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 。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 。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 。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 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 。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 。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 。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差的水排出去 。咱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有里外两个套管组成,外面的大套管,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上头可以伸出水面;下头,也就是位于池塘底部的位置,有一圈缝隙,用来排出底层水,这一圈缝隙都很小,因此泥鳅是逃不出去的 。白色的套管里边是一个略细的塑料管,放水的时候,将它抽出来,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去,不放水的时候,就将它放下去,堵住排水的缝隙,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仅仅是这两个套管还不够,为了对付顽皮的泥鳅,还要加一层筛网,这个方形的细筛网深深的插到池塘里,泥鳅想要穿过这几条封锁线,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 泥鳅的人工繁育1 泥鳅人工繁育的时间和方式春季来临,当水温达到18℃~20℃时,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 。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最盛期是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8月份 。泥鳅的人工繁育采取的是创造自然环境,让其自然受精的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选择好亲鳅,二是造一个合适的繁殖池,三是孵化时的科学管理 。2 选择健壮的亲鳅用于繁殖的亲鳅可从沟塘捕捞,也可以到集贸市场上选购 。亲鳅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长10厘米以上的二龄泥鳅,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发情期的雌泥鳅肚大腹圆,整个腹部膨胀的颜色发白,有光泽,用手轻压感觉柔软,生殖器突出 。3 繁育池的准备繁育池可因地制宜建造,一般选择在进排水方便、靠近养殖场的地方,可用砖临时垒个池子,然后铺上干净的塑料布,也可采用长方形不锈钢铁箱为繁育池,面积根据孵化数量而定 。池子的深度在1米至1米五左右,不可以太深 。繁育池在使用之前要打扫干净,用清水将池壁和池底都刷干净 。繁育池使用前三天注入新水,水深不超过50厘米,为了提高孵化的成活率,新水晾晒三天之后才可以放入亲鱼,放鱼前需要测量水温,合适的水温是18摄氏度到30摄氏度 。水温稳定之后,在池塘边上采集自然生长的水草,把水草用清水冲洗干净,仔细检查水草,去除水草上附生的小虫子等等,然后将水草放入繁育池,这样就为泥鳅的自然交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繁育池中一般放入两条雄泥鳅,一条雌泥鳅 。泥鳅一般在傍晚或清晨产卵,所以养殖人员要勤于观察,等到雌鳅排出卵后,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因受精卵粘附性很差,容易从水草上脱落而被泥鳅吞食掉,所以等受精卵形成后,就要把亲鳅从繁育池中捞出 。4 鳅苗的孵化和饲养水温在18摄氏度到25摄氏度的情况下,3天即可孵出鳅苗 。刚刚孵化出的鳅苗长度大约5毫米,由黄色逐渐变成黑色,3天后开始主动摄食 。从第3天到第8天,可以用煮熟的鸡蛋黄投喂,每隔三至5小时投喂一次,投喂量不宜太大,以1小时内吃完为度 。鳅苗繁育的时间是4到5月份,这时河水或湖水逐渐变绿,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鳅苗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饵料 。泥鳅喜欢动物性饵料,因而,从第5天开始,就要加喂洄水等有营养的饵料 。洄水是指的是自然界中湖泊、坑塘里富含大量草履虫的水体 。因为草履虫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成群漂动回荡,所以称之为“洄水” 。打捞鱼虫之后,用200目筛网过滤,过滤后这些极小的浮游生物是鳅苗最喜爱的饲料 。孵化后10天左右,泥鳅渐渐长大,可以摄食更大一些的鱼虫,所以饲喂的饵料从200目筛的洄水,逐渐增大到100目筛,80目筛的鱼虫 。随着鳅苗摄食量的增加,随时调整饲喂的次数,到30天为止,调整为每天投喂两次,早晨一次,傍晚一次 。泥鳅的生长速度很快,孵化后30天,就能长到3厘米左右,如果是规模化养殖,这时便可以给它经过碾碎泡制的配合饲料了 。由于鳅苗采用的是静水养殖法,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要使用经过晾晒的水,与繁育池里水温差不超过1-2℃ 。三、 泥鳅成鳅的养殖从鳅苗孵化,大约60天的时间,泥鳅就长到了5至8厘米,这时的鳅苗便可以放入大池塘养殖了 。鳅苗入池之前,池塘需要经过精细的处理 。1 池塘曝晒和消毒池塘曝晒对于多年使用的池塘,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这样对于消灭池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 。挖出底层淤泥由于池塘的底层淤积了很多粪便和剩余的饲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喜欢在池塘的底部活动,所以对于泥鳅养殖池来说,鳅苗入池之前,必须要清除底层的淤泥 。一般情况下,用铁锨挖起底部40厘米的淤泥,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小车推到远离池塘的地方处理 。生石灰消毒在生产中,提前一周左右,采用生石灰消毒 。生石灰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 。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变成强碱性溶液,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较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杀灭寄生虫、病原菌等,因此除菌效果特别好 。生石灰的用量每亩1000千克,直接泼洒到汤底,泼洒之后加注新水,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将鳅苗入池 。2 鳅苗入池一个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规格的泥鳅,5到6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100-150尾,7到8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尾,如果鱼塘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在泥鳅放养期间,如果密度过小,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密度过大,溶氧量降低,对泥鳅的生长不利 。下面,我们来看看泥鳅的日常管理都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3 成鳅的日常管理饲料的配制和投喂人工养殖泥鳅最好使用配合饲料,一是因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二是因为配合饲料使用方便,对水质的污染小 。泥鳅的配合饲料分为三种规格,5到8厘米的鳅苗使用一种规格,8至12厘米的中泥鳅使用一种规格,12厘米到20厘米的成鳅使用一种规格 。三种规格的饲料不仅是颗粒大小的的不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也不同,鳅苗的蛋白质含量要求高一些,成鳅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低一些 。现在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种饲料的配方:1号饲料:麦麸42%、豆粕20%,棉粕10%,鱼粉15%,血粉10%,酵母粉3% 。2号饲料:麦麸48%、豆粕20%,棉粕10%,鱼粉12%,血粉7%,酵母粉3% 。3号饲料:麦麸50%、豆粕20%,棉粕10%,鱼粉10%,血粉7%,酵母粉3% 。使用配合饲料投喂的时候,要沿着池塘的边缘泼洒,要求泼洒的非常均匀,避免在某一个地方过于集中,引起抢食的现象 。饲料投喂每天两次,投喂量以泥鳅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 。那么,饲料撒在了池塘里,怎么判断是否吃完了呢,可以通过简易制作的观察台来判断 。观察台成杠杆结构,一端固定在岸边,另一端是圆形或方形的筛网,喂完料1小时以后,饲养员要翘起筛网看一看,看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已经吃完 。这个观察台还起着查看泥鳅生长情况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轻易地看到,泥鳅长到多大了,泥鳅的生长状态怎样等等 。泥鳅养殖中的水温管理泥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摄氏度到30摄氏度,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泥鳅摄食减少,甚至停食钻入土中 。所以饲养员要经常测量水温,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每天下午2点左右都要测量一次水温,如果水温过高,要及时加注新水 。泥鳅养殖中的水质管理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20至25厘米为宜 。泥鳅是非常泼辣的生物,基本没有病害,但是高密度养殖的时候,会因为泥鳅的密度大、投喂的饲料多、产生的粪便多等原因,造成池塘里pH值的改变、溶氧量的改变和氨氮含量的改变 。这些数据影响着泥鳅的生长发育,而光靠饲养员的眼睛看是不行的,简易的方法是使用试纸来正确判断这些数据 。对于pH值试纸,养鱼的朋友都不陌生,pH值就是指水中的酸碱度 。它的使用非常简单,根据说明书的方法操作,最后对照pH值试纸上的颜色,就可以轻松的知道水中的pH值是否符合要求 。泥鳅生长最适合的pH值是7至7.5,由于池塘中藻类植物的生长,泥鳅养殖中常常会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可以通过泼洒生石灰的方法来调节 。池塘中的溶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溶氧量指水中氧气的含量 。测试溶氧量的时候将水样加入5滴溶解氧试剂,与色卡颜色比较,即可得所测水样的溶氧量 。温度过高,水中浮游生物过多的时候,会造成溶氧量降低 。当水中的溶氧量每升为2毫克以下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多注入一些新水,新水加进来,旧水换出去,整个池塘里的水就会形成对流,这样清新的水就能带进来足够的溶解氧,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否则就会因为水中的溶氧不足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 。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泥鳅的毒性较强,会使泥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造成泥鳅慢性中毒,抑制生长 。氨氮含量过高是由于泥鳅的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分解造成的 。测量氨氮含量的方法与测量溶氧量的方法相似,泥鳅养殖池中的氨氮含量不能超过0.03,如果氨氮含量偏高,可以按照说明书的用量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明显降低底质和水质的有机物含量,从而减少有机物质分解产物氨氮的释放 。检查防逃措施泥鳅的身体很小,即使池壁和池堤的洞穴很小,它也能钻洞逃跑,所以饲养员每天巡池的时候,必须检查池边的塑料布是否严实,防逃网是否结实,注意堵塞漏洞,防止逃跑 。每天打扫卫生饲养员每天都要打扫池塘边的卫生,尤其是要拔除池埂的杂草,防止杂草过长落入水中,成为泥鳅逃逸的道路 。除了打扫卫生,还要打捞池塘里的有害昆虫,要把死鳅打捞出去,如果发现泥鳅有异常现象,及时分析处理 。四、 泥鳅的捕捞泥鳅从5、6月份下池塘,11月份就能长到15至20厘米,这个时候就可以起捕销售 。泥鳅一般采用地笼捕捉,地笼是用竹蔑做支架,用鱼网做成的圆形笼子,泥鳅从一头的小孔游进地笼,便留在了笼子里,不能再钻出来 。用地笼捕捉泥鳅不会伤害泥鳅身体表面的黏膜,能够提高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捕捉泥鳅可以在早晨下笼,下午收笼,沿着池塘每隔3米设置一个地笼 。彻底清塘之后,还会有零零星星的泥鳅落在池塘底部,这时候,可以用手抄网在捕捞一次 。捕捉到的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提高运输时的成活率 。
黄鳝养殖技术视频,比泥鳅的养殖,哪个好学?【稻田养泥鳅 泥鳅怎么养殖视频看看】都好学 。但都难干成功 。必须进行实地考查,方能心中有数 。
- 石蛙养殖技术 牛养殖技术大全
- 南阳月嫂 南阳养殖协会
- 南石龟和草龟哪个好 南石龟养殖场图
- 山东哪里有养殖金蝉的合作社 哪里有专业养殖蝉的
- 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 农村养老保险怎么交钱划算,在哪里交?本文给
- 荷兰猪怎么养吃什么?(养殖小妙招,新手速看
- 海蛎子怎么吃最好最有营养?超简单的做法步骤
- 甲鱼怎么做好吃又营养?跟着师傅学(在家自己
- 银杏果怎么吃最好?银杏果最有营养的做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