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威海新闻网商飞C919、水陆两栖飞机蛟龙AG600、运载火箭、卫星……在一系列...|威海产业链故事丨链条最全!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基地在这里诞生

本文转自:威海新闻网
商飞C919、水陆两栖飞机蛟龙AG600、运载火箭、卫星……在一系列大国重器上 , 来自威海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 。
去年 , 威海碳纤维产业被纳入省“十强”产业生态布局 , 光威复材成为全省碳纤维产业链“链主”企业 , 威海碳纤维产业不断向“龙头最强、链条最全、平台最高”坚实迈进 。 2021年 , 全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53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8亿元 , 即将迈入“百亿产业”的行列中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评价:“威海是第一个国家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 走在全国前列 。 ”
本文转自:威海新闻网商飞C919、水陆两栖飞机蛟龙AG600、运载火箭、卫星……在一系列...|威海产业链故事丨链条最全!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基地在这里诞生】“链主”强带动 , 20多个项目“卡位”入链
从传统的渔具生产企业 , 到现在的碳纤维“龙头” , 光威复材转型的背后是我市新材料产业不断升级的铿锵步伐 。 7月17日 , 采访人员来到临港区 , 实地“打卡”光威复材全资子公司拓展纤维的生产车间 。
在拓展纤维生产车间内 , 采访人员看到碳纤维的“真容” , 黑色的纤维比头发丝还细 , 却能在生产线上抻得笔直 , 足见其强度之高 。 “这是T1100 , 另一个车间里是高模M65J , 都是碳纤维领域目前最尖端的技术 , 能与美国日本掰腕子 。 ”拓展纤维总经理丛宗杰说 。
本文转自:威海新闻网商飞C919、水陆两栖飞机蛟龙AG600、运载火箭、卫星……在一系列...|威海产业链故事丨链条最全!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基地在这里诞生
文章图片
光威复材生产车间 , 工人正在收集刚刚生产出来的碳纤维 。
20年前 , 碳纤维原丝被“卡脖子” , 受到国外“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的不公平对待 。 为此 , 当时企业花光7亿元存款自主研发碳纤维 , 接连打破“技术、装备、产品”的三重封锁 , 形成了从前端研发、中端复合材料生产再到后端深度应用的全产业链 , 改变了世界碳纤维格局 , 也为我市打造碳纤维产业链条打下了基础 。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 需要“链主”企业领航 , 光威复材充分发挥出引领支撑作用 , 不断把蛋糕做大 , 吸引要素资源向我市汇集 。
碳纤维应用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 工业领域、民用领域仍是一片“蓝海” 。 光威复材深耕下游应用市场 , 打开汽车轻量化、压力容器、体育用品等民用领域市场 , 仅在风力发电领域 , 就实现碳梁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批量供货 。
应用领域扩充的过程 , 也是产业链横向、纵向扩张的过程 , 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项目顺势寻觅到空白点“卡位”入链 , 今年刚落户的高端复材智能设备制造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
“这个项目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 他的到来补上了高端复材设备这一环 。 ”丛宗杰介绍 , 项目在行业内具有较高技术领先度 , 首台五轴缠绕设备于去年验收 。
类似的故事时常上演:“链主”产品种类最齐全 , 各类碳纤维丝束“一站式”购物 ,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项目接连“奔赴而来”;“链主”下游应用领域广阔 , 应用经验丰富 , 乐承复材精密模具制造等项目慕名而来 。
领航、合作、共享 , “链主”释放出强大虹吸效应 , 先后引来20多个项目实现延链补链强链 , 我市碳纤维产业也因此形成从“装备制造—原丝—碳纤维—织物—预浸料—碳纤维制品—检测分析—回收再利用”的全产业链研发生产能力 。
营造“生态圈” , 累计入园43家企业和科研平台
薄薄一片碳纤维刮刀 , 却比钢还要耐磨 , 凭借技术优势、材料优势 , 威海金贝壳新材料有限公司仅靠几十名员工就能撬动4000万元的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