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率|中微公司:反制“卡脖子”未来受益于国产替代( 二 )



【 国产化率|中微公司:反制“卡脖子”未来受益于国产替代】国产化率|中微公司:反制“卡脖子”未来受益于国产替代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华西证券
中微公司优秀的产品赢得一线芯片企业的青睐,截止2019年底,全球前十大晶圆厂商,有六家都是公司客户,其中,台积电、格罗方德、意法半导体等芯片顶级企业都是公司客户,博世也是公司客户。
未来发展的主要逻辑
01:芯片产业链转移至中国大陆、政策推动、国产替代
1、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向中国大陆转移
半导体行业在历史上经历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转移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日立、松下、东京电子等知名企业。第二次转移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由美国、日本向中国台湾、韩国转移,成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知名企业。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在经历第三次转移,从中国台湾、韩国向中国大陆转移,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在转移过程中,大陆的先进芯片企业将极大受益,本土有望诞生世界级的芯片企业。
2、政策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就把高端通用芯片和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列为01、02专项。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着重布局IC设计、IC制造、先进封测和国产装备材料四大任务。2015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支持十大领域,第一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其中集成电路和专用设备是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出台政策,对半导体相关企业税收减免。
3、美国“卡脖子”推进国产替代进程
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相关企业推出越来越多的限制举措,个别领域甚至“卡脖子”,光刻机出口限制就是典型。在这种局面下,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势不可挡。不仅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支持国产替代,国内相关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也在自发的实行国产替代。
截止2019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12%,大部分先进制程的前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小于10%甚至几乎为零,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未来随着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集成电路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50%-70%,在这个过程中,中微公司将深度受益。
02:制程微缩导致蚀刻难度增大、步骤增加 蚀刻设备价格提升且需求量增加
芯片制造工艺不断提升,制程不断微缩,台积电已经进入5纳米制程,并且在研发3纳米制程,在这个过程中,刻蚀难度不断增加且刻蚀步骤显著增加,28纳米制程需要40个步骤,5纳米制程增加至150个步骤,从28纳米至5纳米,步骤数量平均增速为30%,这导致刻蚀机的需求量增加,并且对刻蚀机的技术要求更高,产品单价更高。简单来说就是刻蚀机的单价和需求数量将不断提升,刻蚀机的市场规模逐渐变大。

国产化率|中微公司:反制“卡脖子”未来受益于国产替代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华西证券
03:2020-2025年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年化增速7% 全球占比显著提升

国产化率|中微公司:反制“卡脖子”未来受益于国产替代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华西证券
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快速增长,机构预计2020-2025年均增速约7%,大陆晶圆产能在全球的占比将不断提升,2020年占比18%,2025年将增加至22%,晶圆产能扩张需增加刻蚀设备,中微公司将受益。
中微公司和国际龙头差距明显任重道远 同时未来空间也是广阔的
全球刻蚀机领域三强分别为拉姆研究、东京电子、应用材料,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5.49亿美元、115.6亿美元、134.68亿美元,中微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仅2.98亿美元(19.42亿元人民币),仅为拉姆研究的3.12%,中微公司的营业收入还很小很小,另一方面也显示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