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毅力”号火星车即将“挖土”( 三 )


专家介绍 , 作为紧邻地球的行星 , 火星一直吸引着人类 。
除了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外 , 探测器是研究火星的主要工具 。 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 , 使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 , 当二者距离较近时派遣探测器远赴火星 , 可减少探测器能耗 , 缩短其抵达火星的时间 。 此前最近的火星探测器发射窗口期是2020年7月 , 因此多个国家均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发射火星探测器 。
比如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希望”号火星探测器选择在2020年7月20日由日本成功发射升空 。 “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是阿拉伯世界首个火星探测器 。 它重约1.5吨 , 设计寿命为2年 , 主要任务是观测火星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火星气候的变化等 。 “希望”号将在距火星表面2万至4万公里的轨道上环绕火星运行 , 大约每55小时绕火星运行一圈 。 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则选择在2020年7月30日发射升空 。 此外 , 欧洲航天局计划于2022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 日本计划于2024年发射火星卫星“火卫一探测器” 。
热点关注
人类为何 频频惹“火”
火星上是否和地球一样 , 存在生命或者曾经孕育过生命呢?水是生命之源 , 如果在火星探测到有水存在的证据 , 那么是否就能证明火星上曾经存在过生命?地球的未来又是否会像火星一样呢?
一连串的问题结结实实地揭示了人类为什么要“探火”的原因 。 专家们普遍认为 , 探究这些问题 , 对预测我们地球以及人类的未来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火星的起源和演化历程就是火星从初期形成到现在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 火星是类地行星 , 研究火星演化对探索包括地球在内的类地行星演化的共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
火星的演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 既有火星自身特性的演变 , 也有火星环境的演化 , 火星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物理特性 , 承载了其演化的丰富信息 。 火星和地球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和地球一样具有大气层;有昼夜之分;也有一年四季的交替 。 因此 , 人们不禁好奇:人类今后是否有可能移民火星呢?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 人类对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寻找地外生命、拓展生存空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 深空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追寻生命起源的重要手段 。 火星作为在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 , 成为了人类走向深空的重要探测目标 。
目前 ,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火星探测之列 , 其目的都是探究火星生命的存在和演化过程等问题 , 更可以借此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预测地球的未来变化趋势 , 同时也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寻找潜在的目标 , 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 随着对火星认识的加深 , 也许有一天 , 人类真的可以像电影《火星救援》里那样 , 在火星基地上生活和工作 。
火星探索大事记
1960年10月 苏联发射“火星-1960A”探测器 , 由于运载火箭故障而失败 。 这次发射被看作人类火星探测的开端 。
1964年11月 美国发射“水手4号”飞船 , 从距离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了21幅照片 , 成为世界首颗成功飞临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 。
1971年5月 美国发射“水手9号”飞船 , 沿火星外层空间轨道飞行 , 成为火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 成功拍摄了火星全貌 。
1975年 美国发射“海盗1号” , 次年7月释放的着陆器顺利落至火星表面 , 向地面传回彩色照片 。
1996年12月 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射 。 次年7月其携带着陆器落至火星 , 放出“索杰纳”号火星车 , 实现漫游考察并发现远古水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