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今年夏天|?站在南极之巅“追星”的南京天文学家,零下40℃拍下特殊“全家福”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今年夏天 , 热浪席卷 , 就连北极圈的温度也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 , 冰天雪地、白雪皑皑的北极居然都可以穿短袖了……近日 , 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 那么同样冰天雪地 , 漫天白雪的南极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近期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正阳 , 他曾经两次抵达南极冰穹A , 并在那里安装、维护精密的天文望远镜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或许大家会觉得去南极是一件很“酷”的事 , 但是其实在南极内陆的最高点冰穹A面对着近4100米的海拔 , 接近-100℃的极端低温进行科研工作 , 并不是一件简单愉快的事情 。 在这里 , 会遇到“哈气成冰”、高原缺氧、举步维艰的重重困难 , 目前国内到过这里的人员还不到200人 。
为什么要在南极建望远镜?
在“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向天空发问
南极 , 一片人迹罕至的冰封大陆 。 这里终年苦寒 , 只有5%左右的地表裸露在外 , 平均冰厚2千米 , 已探测到的极低气温接近零下100℃ 。 即使是南极的暖季 , 内陆也有零下35℃ 。 然而 , 在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南极内陆 , 却有着地球上最好的观星地 , 尤其是被誉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内陆最高点冰穹A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今年夏天|?站在南极之巅“追星”的南京天文学家,零下40℃拍下特殊“全家福”
文章图片
南极及中国南极科考站示意图
“南极内陆高原是公认的地球上进行天文观测的优秀台址 。 ”李正阳说 , 发展南极天文 , 建造自主研制的一流天文观测设备 , 对我国天文探索和深空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
海拔4093米的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 它与经线交会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 。 李正阳说 , 冰穹A的大气视宁度(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条件已经接近太空 , 是天文观测的“圣地” 。 “让人自豪的是 , 这个地球上最好的观星地首先被我们中国人造访 。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今年夏天|?站在南极之巅“追星”的南京天文学家,零下40℃拍下特殊“全家福”
文章图片
南极冰穹A区域昆仑站天文设备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组建科研团队(以下简称极地创新团队) , 拟依托我国南极考察站 , 构建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的天文观测链路 , 推动南极天文观测体系化发展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今年夏天|?站在南极之巅“追星”的南京天文学家,零下40℃拍下特殊“全家福”
文章图片
在南极建的天文望远镜
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边缘 , 是通往南极内陆深处的门户 。 作为常年有人值守的科考站 , 中山站为昆仑站天文设备运行和维护提供了可用的坚实基地 , 也为自主研发南极天文设备提供了珍贵的一手实时观测、测试数据 。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 , 李正阳所在极地创新团队在中山站建立首个天文观测平台 , 安装了一套有五个镜筒组成的小型望远镜阵列 , 可同时开展四个光学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天文观测 。 该小型望远镜阵列由极地创新团队自主研发 , 单镜筒口径150毫米 , 具备大视场巡天的能力 , 五个镜筒全部架设在一台直驱式赤道仪上 , 可开展太阳系外行星等时域天文学观测和空间环境监测 。
在雪地连续开车20天
冒着低温安装望远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今年夏天|?站在南极之巅“追星”的南京天文学家,零下40℃拍下特殊“全家福”】2011年 , 还是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李正阳被选派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 。 “当时年轻气盛 , 无所畏惧 。 ”谈到第一次去南极科考的经历 , 李正阳依然可以回想起当时的“热血” , “外界环境越残酷 , 我觉得越有挑战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