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从平台到生态,钉钉、飞书和企业微信的巨头之争

企业|从平台到生态,钉钉、飞书和企业微信的巨头之争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自创业邦专栏ToB行业头条,作者:不二,编辑:海阳 瑞雪,图源:图虫。
疫情之前,互联网巨头切入B端,开始韬光养晦。
疫情时期,协同办公产品开始在企业间崭露头角,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疯狂生长。
疫情之后,平台不断的更新迭代,为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加注砝码。
在国内协同办公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它们最终会发展成怎样的形态?未来谁又会成为行业的NO.1呢?
01流量红利枯竭,巨头驶入B端2014年,月活跃用户3.55亿,同比增长121%的微信,让阿里巴巴的“来往”在移动社交市场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为了证明自己,2014年5月,陈航(花名:无招)带领六人,搬到湖畔花园开始创业。这一次,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企业社交,并将项目命名为“工作圈”。
未曾想,C端的落败,让无招意外开启了企业服务协同办公赛道。此后,互联网巨头纷纷从C端驶向B端,新的战火熊熊燃烧。
钉钉率先打响了协同办公的第一枪。2015年1月,在没日没夜的研发下,无招团队的钉钉1.0版本正式上线,并迅速在企业服务赛道斩获丰富战果。
为了阻击钉钉,2016年4月18日,由腾讯微信团队打造的企业微信在iOS、Android、Windows、Mac四个平台同时上线,两大巨头开始在B端展开较量。
就在钉钉与企业微信打得火热之时,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飞书,也正在内部悄无声息地孵化。
据「ToB行业头条」了解,为了提高公司内部的工作效率,2016年,字节跳动开始组建企业服务部门,2017年底,飞书(当时还叫 Lark)全线上线,2018 年飞书邀请少量外部合作伙伴使用,2019 年正式推向海外和国内市场。
自此,几大互联网巨头齐齐切入B端。
表面来看,巨头加入B端带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它只是C端战火的一次蔓延,是企业内部工具的一次迭代。但实际上,巨头加入B端还有不可忽视的时代因素。
从互联网巨头自身发展来说,在C端流量越来越难获取的情况下,切入B端是迟早的事情。
据《QuestMobile2021 全景生态流量半年洞察报告》研究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11.6亿,2021年5月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MAU同比下降0.1%,流量红利枯竭态势明显。
这也就是说,随着人们媒介接触习惯的变化,流量入口正在从app向全景生态渠道全面转变,这就促使企业需要通过更多样的渠道来获取客户,企业获客成本不断提高。
因此,流量枯竭时代,企业服务成为新风口。
从行业发展来说,在国内企业数字化、服务云端化的主流趋势下,协同办公服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据IT桔子报告显示,协同办公企业服务市场规模迄今已超300亿,同比增长25.8%,市场前景广阔。
而且,疫情变数的出现,也让更多企业意识到协同办公服务的必要。
疫情后,企业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移动化办公场景的企业服务开始在企业间加速渗透,这为企业服务的市场带来更多想象。
综合来看,企服市场的未来,必定成为互联网巨头追逐的蓝海。
02布局赛道,加速发展谋定而动。
作为协同办公平台,三家互联网产品都具备一些共有的功能,如即时沟通、日程管理、视频会议等,但是具体来看,它们又各有千秋。
这主要是因为三家创始人的设计理念不同。
以钉钉为例。钉钉诞生之初,无招(花名)在拜访第一家企业客户时,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企业管理的痛点是什么?”
在了解了企业痛点后,他诞生出一种使命感:“要让最先进的技术、产品和思想普惠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和顶级大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