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复购超50%!远离抖音淘宝,它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亿邦深度( 二 )


线下VR风潮起于2016年 , 但随后泡沫破裂 。 数年以来 , 退出者无数 , 资本也进进出出 。 如今留在这条赛道的头部品牌 , 无不是那个年代发展至今的“老兵” , 有着技术积累和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型 。 如未来战场、乐客VR、沉浸世界 , 自2021年下半年起 , 这些头部品牌穿越疫情逆风 , 开始加大速度开店 , 尤其是对加盟店的拓展 。
比如乐客VR , 现在全国约有300家门店 , 北京地区80多家 。 乐客VR主要瞄准购物中心 , 客户以儿童家庭亲子为主 , 总部团队负责选址 , 标准店100-200平方米 , 中岛店30-50平方米 , 除了选址 , 总部还提供运营督导服务及内容更新服务 。 乐客VR创始人何文艺告诉亿邦 , 北京清河万象汇的乐客VR体验店 , 单月流水47万 , 利润能做到20万-30万元 。
而另一家品牌沉浸世界 , 目前开设了100家大空间VR体验店 , 基本覆盖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 客户瞄准15-35岁的学生和白领 。 沉浸世界的游戏内容 , 相当于VR版本的线下密室逃脱、狼人杀或剧本杀 , 客单价128-198元 。 一间沉浸世界体验店 , 设备投入约为40万元 , 单店人员配置为3人 。 亿邦动力在商场注意到 , 相当多进店消费者是看到小红书和大众点评的口碑传播后到店 , 或者是被同事邀请 。

02差评与争议背后 , 两大因素决定谁将胜出不过 , 行业日益升温的背后 , 也浮现出隐忧 。 当VR体验店以星火燎原之势向各地拓展 , 争议和差评也随之浮现 。 比如 , 有消费者体验某VR游戏后发现 , 5分钟的体验过程后 , 就出现了头晕、雾化等现象;也有消费者对亿邦说 , 感觉商店里VR店内容比较单一 , 一部六七十元的VR影片 , 相对影院中的3D电影画面清晰度远远不如 , 但内容才不过三四分钟 , 玩两次以后 , 就不愿再买了 。
VR产品和体验店的主要问题 , 概括起来有两点 , 一是设备品类单一 , 特别是不同线下VR体验店之间 , 硬件质量可能参差不齐 , 不同品牌在软件硬件的结合与调校上也天差地别 。 这使得不少新兴线下VR体验店滥竽充数 , 留给给消费者的整体印象不佳 。
从行业整体来看 , 优质内容供给还远远不足 。 如大多数VR体验店的内容以射击、赛车和观影等为主 , 内容的丰富程度较弱 。 考虑到VR游戏和视频产生的眩晕感 , 内容的长度一般在3-10分钟 , 这使有限的内容更显捉襟见肘 。 如果想要留住用户粘性 , 提高复购率 , 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 增加上新频率是所有品牌的挑战 。
目前 , 行业内可供选择的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包括较为高端的VR头显品牌 , 如HTC Vive、Pico、PSVR、OCulus Rift和三星Gear VR , 以及比较好的国产品牌Pico、大朋VR、暴风魔镜、3Glasses、蚁视Antvr等 。
互联网科技巨头也正在VR领域押注 。 比如字节跳动 , 此前就曾收购头显品牌Pico 。 目前 , Pico主机型为Neo3 , 淘宝、京东和线下渠道均有销售 , 今年推出低端和高端设备 , 覆盖中、高、低档销售群体 。
如今遍地开花的VR体验馆 , 会采购更高端VR外设的只有头部连锁品牌 , 它们几乎全部采取了与HTC、Pico、大朋VR等合作 , 同时自研自产部分硬件的策略 。 如沉浸世界的头显多数采用HTC设备 , 硬件投入一次需要40万元 , 以后每2-3年迭代更新一次 。
不过 , 和外界印象不同的是 , 这类迭代更新其实不需要重新投入重金 。 如主要硬件显卡和VR头显 , 前者容易过时 , 但三四年一换依然足够保证性能;而头显则没有硬性的淘汰年限 , 只需在无法满足最新游戏的性能要求时更新 。
尽管如HTC和Pico等品牌供给线下VR体验店的企业级产品 , 参数性能与采购价都远超过市面上消费级产品 , 能够带来当前最佳的VR体验 , 但这在另一方面 , 也不可避免会导致体验的同质化 。 在不同的品牌之间 , 除了核心头显 , 蛋椅、翻滚座椅、赛车、滑雪等特种VR体验器械 , 以及更重要的——交互的方式才是影响用户体验 , 确保自身护城河的最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