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餐饮小店:疫情之下,他们还在坚持吗?( 二 )


更多人“嗅”到了这座冷门的“金矿”:据刘宏兵观察 , 三年来从业者不断增加 。 目前 , 上海小的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商有几百家 , 规模较大的有十几家 。 刘修虎在2019年便加入这个行业 , 早期和合伙人曹志伟一起经营 , 目前两人分别成立了新公司进行资源共享 。 “我们现在竞争很激烈 。 ”刘修虎说 , “三年内同行增加了起码30% 。 ”
被“复制粘贴”的餐饮店
2019年 , 刚入行的刘宏兵碰见了一起乌龙事件 。
他站在风靡一时的鹿角巷前 , 一筹莫展:“我好像看错了店!”就在前几天 , 客户要求公司撤走倒闭的网红奶茶店鹿角巷 , 没想到刘宏兵一糊涂走错了店 。 “我们在另一头呢!”眺到客户远远招手 , 他才留意到:仅100米的街道上 , 就有三家鹿角巷 。
“摆渡”餐饮小店:疫情之下,他们还在坚持吗?
文章图片
工人正在拆店 。 冯蕊摄
三年里 , 刘宏兵遇到了无数被“复制粘贴”的餐厅:公司接到的撤店订单中 , 七到八成都是加盟店、连锁店 , 最多的是奶茶店和火锅店 。
企查查的数据佐证了刘宏兵的观察:2021年注销的餐饮企业中 , 奶茶店有35万家 , 仅次于快餐店;火锅店则有10万家 , 排名第三 。
“奶茶店是很多餐饮‘小白’的首选 。 ”刘宏兵提到 , 一些投资者以为奶茶店投入少利润高 , 却忽视了长期支出:加盟费、装修费、原料……一家店的投资至少在50万元以上 , 如果生意一般的话很难回本;火锅店投资虽不少 , 但经营好的话利润很高 , 吸引了许多冒险逐利的投资者 。
“‘小白’们最后成了加盟商的韭菜 。 ”据刘宏兵描述 , 餐饮业的投资者们往往被加盟商领到写字楼里:眼前是琳琅满目的展厅 , 左边是喜茶 , 右边是鹿角巷 , 耳边回旋的是“半年回本”“稳赚不赔”等口号……在加盟商吹出的欲望泡沫里 , 投资者们入局了 。 最终等待他们的 , 常常是加盟总部爆雷破产、原料供应链断裂、门店被迫倒闭等相似的命运 。
除了品牌爆雷 , 同质化竞争也是许多加盟店、连锁店被淘汰的原因 。
刘宏兵自己曾动过加盟啵啵鱼、华莱士的念头 , 他明白这是一个怪圈 。 当越来越多相同的餐饮店出现 , 价格战便一触即发:单品价格过低 , 无法覆盖经营成本;价格过高则会失去客户 。 在餐饮业的生态系统里 , 更多的餐饮店在“优胜劣汰”中倒下 。
但与此同时 , 餐饮业正处于连锁化的大势之中:据艾媒咨询调研报告 , 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门店达到41641家 , 较2020年上涨8.9% 。 这意味着 , 会有更多被“复制粘贴”的餐饮店在怪圈里循环 。
“没办法 , 个性店、网红店死得快 。 ”刘宏兵认为 , 个性化的网红小店如果只依靠爆款、噱头而没有潜心研究产品、做长期规划 , 一般只能“存活”3到5个月 。 在大品牌的垄断下 , 一些小品牌很难有生存空间 。 因此餐饮从业者 , 尤其是餐饮“小白”出于安全和模仿心理 , 还是会选择加盟连锁化、标准化的大品牌 。
“就像滚雪球 , 越滚越大 。 ”刘宏兵笑了笑:“但架不住突发的雪崩 。 ”
店家和房东的“拉锯战”
7月的一个下午 , 刘修虎正在一家火锅店回收设备 , 一场意外让他措手不及 。
“你们在搬什么!放回去!”一位老人正叉着腰挡在后门 , 身后围着四五个身穿制服的壮汉 。 正在搬运制冷柜的工人们不得不呆立在门外 , 用眼神向刘修虎发射求救信号 。
刘修虎愣了几秒 , 赶紧拨手机 。 没一会儿 , 火锅店的合伙人之一郑武剑便赶到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