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阿里新制造“一号工程”,开启了一场新实验( 二 )



1月底、2月初 , 首批少量货源出炉 , 它们承担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测款 。 在上架过程中 , 双方通过店铺粉丝的浏览、收藏、加购等行为 , 甄选出“爆、旺、平、滞”四类商品 , 及时调整后续生产计划 。

盛夏来临 , 伯爵卓尔的天猫店被挤爆 。 从今年8月的复盘数据来看 , 其T恤类目同比增长超4倍 , 其中联营商品以极少的商品数撑起了超六成的成交额 。 在夏季品类上 , 伯爵卓尔打了个胜仗 。

经此一役 , 伯爵卓尔放心大胆地与犀牛智造开始更深的合作 , 冬季羽绒服联营款即将上市 , 明年更是要大干一场 。

“犀牛”再迈一步
当问及为何选择犀牛智造 , 林晓星说得很轻松:“有机会低风险做高增量 , 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传统的代工模式走的是订单制 , 商家给工厂下订单 , 工厂只管按时交付即可 , 风险主要是商家担着——滞销会引发库存危机 。 比如 , “看天吃饭”的羽绒服 , 原料多且贵、工期长 , 商家要提前很久备货 , 一旦遭遇暖冬引发滞销 , 资金被压 , 赔个倾家荡产也是常事 。 而超卖会导致缺货难题 , 如果补单遭遇工厂产能堵车 , 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也是束手无措 。

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 , 林晓星对这一套模式的痛点再了解不过 。

去年上半年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整个服饰行业都不大景气 , 所以在敲定下半年生产订单时 , 大家都有些“收着” 。 没想到 , 双11前夕 , 市场竟迎来报复式消费 , 前端销售井喷 , 后端工厂严重堵车 。

整个10月 , 伯爵卓尔都只能预售 , 缺货导致的损失无法计算 。 心急如焚的林晓星整日整日守在工厂 , 抓着工厂老板加塞补单:“每件加5块钱 , 你给我多做一点!”回想起当时的情况 , 林晓星不由得摇头苦笑:做这么多年服装 , 从来都是做得越多越便宜 , 头一次碰到越做多越贵的 。

这也是为何犀牛智造提出的联营模式令她眼前一亮 。 因为是小批量订单快速迭代 , 商家需要投入的备货成本很小 , 且双方收入是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抽佣 , 直接结算 , 方便得很 。 低成本 , 几乎0库存 , 绝对低风险 。

犀牛智造为何敢采取这种联营模式?



“犀牛是以销定产的模式 , 可以做到100件起订 , 先小批量上市销售 , 卖得好 , 生产线马上补单 , 不会有库存积压风险 。 “默末介绍 , 联营模式与传统代工模式最大的不同有两点 , 一个是销售滚动预测 , 一个是柔性供应链的数字化协同 。

销售预测上 , 犀牛智造联通了商家店铺的订单数据 , 一方面能根据需求洞察给出面料、款式、设计建议 , 还能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未来生产计划 。



协同 , 指的是犀牛智造背后一整套柔性生产能力 , 能承接住一次又一次调整 , 直至逼近最优决策 。 “我们能看到商家店铺的访客点击转化、退货评价 , 基于这些数据 , 可以在算法的支持下调整销售预测 , 做到‘智能补单’ 。 ”

“如果我们做得足够好 , 不用预测时尚 , 响应时尚就好了 。 ”过去下订单 , 靠的是商家的经验判断 , 有时要比拼运气和胆量 , 而现在 , 犀牛智造扭转了这一传统逻辑 。 需求预测、小批量生产、快速迭代、供应链联动……这一整套机制让犀牛智造得以化解库存风险及缺货风险 , 让创新、运营、销售归商家 , 让预测、备料、订单管理、生产归犀牛 。

做中小商家背后的“智慧供应链”
犀牛智造CEO伍学刚说:“犀牛智造希望成为商家背后的数字化的智慧供应链 , 让商家专心做好销售、店铺运营 , 而犀牛帮助商家实现以销定产、按需生产 , 最终‘让时尚应需而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