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即时零售,美团死磕「本地供给」( 二 )


过去二十多年 , 贝佐斯只做好了一件事 , 就是让这一飞轮闭环加速运转 , 扩张不停 。 当下 , 这位零售前辈所验证的「飞轮理论」 , 正在美团身上得到传承和进化 。
时间来到2022年 , 疫情催化了零售行业的下一代变革 , 谁能定义零售4.0?目前已知的答案是:即时零售 。 依托于本地供给 , 30分钟之内履约 , 技术能力是隐藏的硬实力 。



当下的即时零售 , 也是一个「飞轮效应」明显的赛道 。
简单来说 , 本地实体零售经济的繁荣生态下 , 更容易催生即时零售新业态 , 而即时零售进一步繁荣后 , 又将反哺本地实体经济 , 这一飞轮闭环的运转 , 最终将实现即时零售与本地实体零售的双赢 。
面对这个几万亿潜在规模的大市场 , 阿里、京东和美团都在2022年重仓投入 , 但这并不是一个新的赛道 。 2014年上线的达达、2018年的美团闪购都已经潜行多年 , 而2022年疫情催生更多的即时需求 , 实体零售加速复苏 , 给了即时零售一个爆发的机会 。
但研究即时零售 , 最终还是要回归零售的本质 。
当即时配送的履约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一样的存在 , 让消费者打开APP就能买到半小时到达的商品 , 能买哪些商品、以及能买什么样的商品 , 是关键的一点 。
「供给能力 , 决定了即时零售平台的发展上限 。 」已经是不争的商业事实 。
当前的即时零售业态 , 美团和京东占据前两位 。
美团延续连接线下实体的优势 , 联动线下大型商超、品牌连锁店、便利店、夫妻店等 , 形成消费者附近的紧密本地供给网络 , 再辅以即时配送的履约能力 , 通过带动实体经济的繁荣实现即时零售的发展;
京东则依靠自身电商基因下的供应链和自营仓储 , 重在结合达达的配送能力 , 在原本的电商逻辑上更快一步 。
目前来看 , 即时零售市场还处于「供小于求」的上半场 , 相较于阿里、京东为代表的异地零售而言 , 即时零售想要弥合区域间的供需不平衡 , 尚需时日 。
除了连接现有的零售实体 , 玩家们也不断创造类似闪电仓、中转仓、社区团购站点等新的实体形态 , 还有包括美团买菜、京东超市等自建的仓储点 , 以补充区域供给 。 截至2022年6月 , 美团闪电仓项目扩展到100多个城市 , 超1000个仓库 。
市场普遍认为 , 随着消费端对于即时性需求的日益增长 , 即时零售是目前典型的高成长行业 , 艾媒咨询的预测显示 , 2025年 , 即时零售的行业规模约为1.2万亿 , 对于中国社零的渗透率约为7.8% , 年复合增长率为56% 。
一边是万亿规模的美好愿景 , 另一边是零售行业「弯腰捡钢镚」的长期苦生意 。 想要成为那个随叫随到的「万货商店」的构建者 , 美团要走的路还很远 。
即时零售的比拼 , 本地供给是赛点本次财报中 , 美团第一次披露了「即时配送交易笔数」 , 它涵盖了餐饮外卖和美团闪购等业务的交易总笔数 。 这个季度内 , 这一数据达到了41.02亿笔 。 而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的季度收入 , 也增长到了368亿元 。
王兴向外界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 「美团闪购业务与外卖业务 , 共享客群、共享配送网络 , 从商业模式及运营效率看 , 协同运营对于美团闪购有不小的帮助 。 」
更准确的说 , 这一协同运营收获了来自多方的正反馈 。
最明显的变化 , 来自本地供给端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十二个月 , 美团活跃商家数目为920万 , 同比增长18.5% , 而截至上季度的十二个月 , 活跃商家数为900万 , 同比增长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