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速运|互联网+公益,如何引“全民”在民勤种植梭梭林?

顺丰速运|互联网+公益,如何引“全民”在民勤种植梭梭林?

文章图片

顺丰速运|互联网+公益,如何引“全民”在民勤种植梭梭林?

文章图片


“我们在民勤种梭梭 , 风沙就吹不到北京去了”这句民勤出租司机大哥的笑谈 , 至今仍令天浩印象深刻 。 距离北京直线距离一千五六百里的民勤县防沙、治沙 , 效果自然不会直接显现在华北大地 。 可连续三十载全国性的植树防沙“运动” , 让曾笼罩在沙尘暴阴霾下的北方 , 生存环境愈发变得温馨怡人 。

公益直播中的“种梭梭的马哥”
随着科学理念、自然知识的普及 ,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世界的一体性 , 从环境、人文到生存 , 个体或中小群体的糟糕遭遇 , 总会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反哺”到社会之上 。 正因如此 , 公益的价值愈发为人所理解 , 善行不再被看做一种单纯的“利他”行为 , 社会协作的紧密程度越高 , 公益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我们个体“生活”的关系也就越强 。
2022年8月19日 , 在疫情又一波小高潮期间 , 作为“公益真探计划”中真探一员 , 历经波折(在某疫情防控查验站点仅流调就做了三四个小时)来到甘肃民勤县 。 次日 , 在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马俊河带领和介绍中 , 一点点深入了解这里防沙治沙的历史 , 也更深入的了解到正全民化、普及化的民间公益的贡献 , 互联网+公益正在各领域发挥着自身的价值 。
“沙上墙、羊上房”真实场景的冲击力 , 远胜于无数视频和图片 。 中午一行人 , 由马俊河带领来到民勤一座防沙、治沙一线的村庄 , 以村路为界 , 它的一边是民房与绿油油的菜园 , 另一边则是被沙子半埋葬的民房与被梭梭树固定了的无边沙海 。

“沙上墙、羊上房”
原来 , 十几年前由于本地民众认知局限 , 及物资缺乏和民间公益规模尚小 , 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沙进民退 。 随风移动的沙丘堆积到屋檐之下 , 马俊河以“沙上墙、羊上房”形象的六个字 , 概括着眼前的一切 。 2012年马俊河、本地民众在这个一线“战场”种下梭梭树 。 十年来当年只有“一扎”的梭梭树苗 , 已长成三米多高 , 稳稳的将沙丘“封印”在村子边缘 , 大风再未吹着沙丘前进 , 保住了路另一边绿色的村庄 。
更早之前 , 于四方墩生态林基地中马俊河做日常公益直播 , 就对天浩等一行人介绍 , 民勤县(约1.58万平方公里)夹在腾格里沙漠(约4.3万平方公里)和巴丹吉林沙漠(约4.43万平方公里)之间 , 如果两侧风沙将民勤县覆盖 , 中国将多出一个10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 。 正是因为官方、民间自发和公益行动的共力下 , 民勤县绿洲不仅未“缩小” , 版图反而逐年扩大 , 顽强的阻挡着大沙漠化 。
据统计 , 2007年开始 , 马俊河通过互联网组织志愿者在民勤压沙植树、种植梭梭 , 截至2021年12月 , 面向社会募集了资金1058万元 , 在民勤县建设了6个志愿者生态林 , 种植梭梭等各类林木50000余亩 , 成活率超过85% 。
目前甘肃省民勤县已在全县408公里的风沙线上 , 建成了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 , 全县森林覆盖率也由2010年的11.52% , 提高到目前的18.28% 。 作为互联网+治沙的领头人 , 马俊河无数荣誉傍身 , 在民勤县他也因为带头使用互联网工具呼吁和吸引各机构、企业及公益爱好者参与治沙防沙 , 成为本地第三代治沙的代表人物 。
1、视频号的“沟通窗口”;微信视频号上 , 黄V认证“种梭梭的马哥”是马俊河重要宣传基地 , 各大短视频平台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 从梭梭百科、基地里梭梭苗近况、相关访谈、本地特色农产品介绍 , 以及本地历史知识到种植梭梭过程实拍等 , 围绕着民勤县梭梭治沙、防沙 , 这些他日常拍摄的短视频内容 , 已成为民勤绿洲和网友重要的沟通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