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政策”到“造生态”,上海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这样炼成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 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 2018年至今 ,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实现倍增 , 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迈开坚实步伐 。 以“智联世界元生无界”为主题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9月1日至3日在上海举办 , 作为业内科技风向标、应用展示台、产业加速器、治理议事厅 , 大会正加速各类资源要素融通 , 不断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探索“上海经验” 。
4年30个高水平应用“照进现实”
东海大桥洋山港 , 是全球最长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场景 , 来回72公里的物流环线 , 涵盖高速公路、码头等复杂场景 , 承担着上海这个世界第一集装箱大港的进出口吞吐量 。
从“给政策”到“造生态”,上海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这样炼成
文章图片
7月18日 , 两辆上汽友道智途旗下的5G+L4智能重卡(右)列队行驶在东海大桥上(无人机照片) 。 新华社采访人员方喆摄
变道超车、紧急避让、泊车入库 , 智能汽车行驶精准 。 就在7月18日 , 东海大桥最右侧车道上 , 多出了“自动驾驶专用”几个大字 。 东海大桥这条自动驾驶测试专用道 , 也是上海首条为自动驾驶开辟的专用车道 。
“我们是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 揭榜了这个创新项目 。 ”上汽友道智途CEO王瑞说 , 早在2019年 , 公司和监管部门成立联合项目组 , 通过重重技术攻关 , 当年正式启动全球首次“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示范运营 。
自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18年开始在上海举办以来 , 每年都会面向全球发布多个“揭榜挂帅”的重大场景 , 集众智、拓应用、促创新 , 四年来已总计发布30个 , 覆盖交通、制造、医疗、金融、文旅等百行千业 ,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
走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这里已经搭建了上海市跨区联动的医疗场所5G应用专网 , 通过率先探索基于5G+AI的急诊急救一体化新模式 , 打造“将急诊室搬上救护车”、院前院中无缝衔接 , 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的场景 。
从“给政策”到“造生态”,上海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这样炼成
文章图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沉浸式交互智慧诊间” 。 (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祝延红表示 , 去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 市一系统地介绍了对“未来医院”的构建想法 。 通过一系列创新 , 如今已经申请到了国家级的项目 , 正在建设新型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 , 让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医疗器械 , 成为医疗领域客观公正的“高级评判员” 。
创新高地形成强韧产业链
“通过’揭榜挂帅’等新形式 , 我们从给政策、给项目 , 更新为给机会、给场景 , 形成了人工智能从核心芯片、算法平台、智能终端产品到行业应用的强韧产业链 ,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副处长孙跃说 。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246家规上企业产值2544.6亿元 , 2021年311家规上企业产值3056.8亿元;2020年全市共86个人工智能项目签约、总投资达602亿元 , 2021年全市共105个人工智能项目签约 , 总投资达805亿元 。 此外 , 上海人工智能人才从2018年10万人增长到2020年18万人 , 人才高地建设初具规模 。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近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上海拥有良好的智能基础、深厚的产业积累、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 , 是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
位于上海张江的微创机器人公司 , 这里不仅孵化出可以实现跨越千里的5G远程腔镜手术机器人 , 也研发出在美国上市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 用数字化方式赋能医生的“手”(机械臂)、“眼”(导航)和“脑”(智能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