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重工|常州首富小作坊起家做成千亿市值,恒立液压距"恒业"有多远?( 二 )


川崎重工|常州首富小作坊起家做成千亿市值,恒立液压距"恒业"有多远?
文章插图

“技术+价格”优势,让恒立排除困难,于2010年成功进入全球工程机械龙头卡特彼勒供应链。在大客户的信任背书下,其奠定了行业龙头地位。
液压油缸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让恒立看到了单一品类国产化替代所产生的巨大红利,后者因此在液压件产业链中拥有了强大的议价能力。数据显示:2020年,恒立的挖机油缸销量份额已超五成。也就是说,无论是对上游钢材等原材料厂商,抑或是对下游的终端主机厂,恒立均具备强大的把控能力。
受困工程机械周期成也挖机油缸,困也挖机油缸,如今恒立股价与市值的低迷,或许正是工程机械周期性的真实缩影。纵观恒立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也不断印证着这一观点。
2009年至2011年,受四万亿投资内需拉动方案影响,处于基建前端的挖掘机行业迎来发展春天。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数据:2009年至2011年,国内挖掘机销量由108394台上涨至194961台。一位三一重工的员工曾向媒体表示:“2011年全国卖了17万台,占全世界销量的一半。”
川崎重工|常州首富小作坊起家做成千亿市值,恒立液压距"恒业"有多远?
文章插图

市场供不应求,“挖掘机神话”就此诞生。与之相对应的,恒立的挖机油缸份额,也从2008年的13%快速提升至2011年的26%。
但自2011年下半年起,政策刺激结束,挖掘机销量暴跌,进入持续五年的低迷期。这一时期,三一重工、徐工等机械龙头营收大幅衰退。数据显示:自2012年,三一重工营收逐年下降,2016年营收为232.8亿,不及2011年营收的一半。
低迷之下,一损俱损。恒立在2012年到2015年间,经营业绩呈现疲软,净利甚至不及上市前。但此刻的汪立平并没有闲着,再度将视角转向研发领域。在大多数液压企业选择谨慎收缩产能时,恒立选择了逆向扩张,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向:
首先是加大研发投入,重金聘请国外人才。2012年至2015年,据恒立财报数据显示:研发投入率一路上升至7.99%,达历史最高值。与向来重视研发的国外巨头相比,恒立并未输阵。据东吴证券分析:川崎重工研发费用率维持在3%左右,而本就以高研发投入为立身之本的力士乐,研发费用率则在6%左右。
川崎重工|常州首富小作坊起家做成千亿市值,恒立液压距"恒业"有多远?
文章插图

而为了寻求人才,汪立平曾前往德国,用三个月时间在一位德国专家工作单位附近的咖啡馆蹲守。这位德国知名专家最终被汪立平“求贤若渴”的精神所感动。到2017年底,恒立研发人员共计372人,占总人数的10.89%。其中不乏来自国内外的行业权威专家。
其次,恒立逐步将视野转向海外,加速并购脚步。2012年,恒立并购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同年成立美国和日本分公司;2015年,恒立与德国哈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功收购柏林哈威InLine柱塞泵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哈威InLine是德国工业4.0的代表性企业,此次收购被业内人士视为跨国界的“强强联合”。哈威背后所蕴含的,不仅是德国先进的技术模式,更是一脉相承的管理模式,这显然与汪立平的战略方向不谋而合。他曾多次赴国外企业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与国外先进液压制造企业相比,员工素质的差距巨大。”
最后,恒立加速产品系列化,努力跳出挖掘机周期桎梏。正如上文提到,液压件产业链中,最大应用下游为挖掘机,因此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是治标之策。为此,恒立一方面在液压油缸领域转向应用于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等各种机械的非标准油缸;另一方面则是将触角深入液压产业链上游的液压泵阀、精密铸件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