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国产GPU临危受命,期待一步登天并不现实

量子技术|国产GPU临危受命,期待一步登天并不现实

8月的最后一天 , 芯片圈非常不平静 。 有突发消息称 , AMD和英伟达中国区相继接到总部通知 , 要对中国区客户断供高性能GPU芯片 , 这一举动或将直接打击国内高性能计算产业 。 国产芯片产业将如何应对?
这场芯片风云之变中 , “国产GPU”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 最近一段时间 , 看到很多有关的“国产GPU曝光”的新闻 , 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争议 。 对于性能结果 , 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看法 , 其中既有鼓励包容 , 当然也不乏失望甚至贬损 。
这已经是国内GPU行业的第N款产品了 , 细数一下 , 这个赛道上我们已经有景嘉微、芯动、摩尔线程、格兰菲等同类产品了 。 那么 ,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国产GPU产品?

做GPU不是写爽文 , 一步登天不现实需要明确的是 , 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国产GPU产品大多都是这些企业的早期产品 , 相对于国外大厂数十年经验打磨出来的主流产品 , 必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 因此对于这些不足 , 我们也应以平常心待之;毕竟 , 能够做出来已经是莫大的进步 , 好过纸上谈兵 。
其次 , 桌面系统中的GPU作用相当明确 , 就是在负责图像的渲染和输出的基础上接管视频编解码、矩阵计算等需要浮点算力的任务 。 其中 , 图像渲染既包含普通的桌面、2D应用程序显示 , 也包含视频和3D内容;而视频编解码则分为普通的1080P级别和超清的4K级别 , 矩阵或AI计算也分为普通的推理应用和更高阶的算法训练 。 正是这些应用内容的区别定义了不同的需求 , 因此 , 在评价一款GPU产品和其性能时 , 我们不能脱离应用环境 。 在此 , 我们将桌面用户对GPU的需求分为三层 。
第一层 , 对于办公和各类轻度应用来说 , GPU 所要完成的工作无非是驱动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器 , 应对桌面显示、网页和各类Office套件等 。
第二层 , 对于中度办公负载和轻度娱乐需求来说 , GPU则要在此前的基础上提供高清视频的硬件解码、一定的3D渲染和计算能力 。 如此一来 , GPU便可在高清视频播放、轻度游戏等应用中发挥效能 , 降低CPU负载 , 让电脑能够顺利应对更多任务 。 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GPU当然也能在远程协作、各类包含AI算法的智慧应用和CAD、BIM、GIS等生产力应用中担当重任 。
第三层则是高清/超高清视频渲染、高精度3D建模、AI算法训练、3A游戏等高阶需求 。 在这些应用中 , 无论是视频渲染还是3D渲染亦或是浮点计算能力 , 用户对GPU的要求都是越高越好 。
三层需求对GPU性能的需求依次递增 , 因此在面对同一款GPU时 , 不同需求的用户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评价 。 而就刚刚站上产业起跑线的国产GPU而言 , 其目标用户大多都是前两类 。 并且 , 相对于外国的同类产品 , 国产GPU还要在与其他国产平台、国产操作系统适配方面下更多功夫 。 因此 , 在评价国产GPU的好坏优劣时 , 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在特定应用环境下的性能和体验 。 同时 , 如何做好驱动更新、环境和应用适配、本土化服务等工作也相当重要 。
而对于第三层需求而言 , 坦率地讲 , 目前的国产GPU还无法满足 , 这也正是国内GPU企业始终在努力的目标 。
“国产”二字成色几何?伴随国内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 , 中国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已开始在越来越多的产业中崭露头角 。 而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面前 , 很多普通人开始更加认真的看待国货 , 希望了解“国产”二字背后的含金量究竟有几成 。
回到GPU领域 , 有些声音在质疑:国产GPU当中使用的技术不全是自主研发 。 但回过头来看 , 国产GPU真的要从每行代码、每个晶体管做起 , 用“重新发明轮子”的方法来博一个“纯国产、纯自研”的噱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