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马斯克|靠灵活应变稳住江湖地位,地震应急处理凸显携程生存逻辑

伊隆·马斯克|靠灵活应变稳住江湖地位,地震应急处理凸显携程生存逻辑

文章图片

伊隆·马斯克|靠灵活应变稳住江湖地位,地震应急处理凸显携程生存逻辑

文章图片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9月5日 ,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 , 牵动亿万人民的心 。 地震发生后 , 除了当地受灾群众急需外界救援外 , 前往灾区旅游、差旅的游客也首当其冲 , 而用户在OTA平台(在线旅游平台)提前预定的旅游票务、酒店服务 , 也因为该不可抗力 , 而无法如期履行 。

对此 , 携程当天即启动了重大灾害用户保障系统 , 协助用户退改并提供转运方案 , 在规定时间内 , 用户可在携程平台自主申请免费退订 。 据报道 , 去哪儿、飞猪等其它OTA平台也相继针对符合酒店不可抗力退改政策的用户 , 提供可申请免费取消服务 。
疫情之下 , 旅游酒店行业萧条低迷已久 。 危机关头 , OTA企业都能井然有序、快速地响应自然灾害对出行、差旅等带来的影响 , 并严格按照交通等部门的最新政策落地平台管理 , 虽是基本的社会责任 , 但是从平台的管理机制来看旅游行业的管理效率 , 也实属难得 。
据观察 , 疫情频发这几年 ,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 , 旅游行业的应急管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时常经受考验 , 也久经磨练 。 而作为头部的旅游OTA平台 , 携程集团的应变能力及各庄创新自救表现 , 尤为可圈可点 , 甚至值得业界效仿 。
旅游行业复苏 , “剩者为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 2021 年中国旅游人数达 32.5 亿人次 , 国内旅游收入合计 2.92 万亿元 。
对比2019年疫情之前国内旅游收入更是高达 5.73 万亿元 。 旅游市场几乎 \" 腰斩 \"。
不过 , 据携程平台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秋及秋游预测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 自端午中远程旅游市场出现拐点以来 , 国内旅游市场保持本地、周边游加速复苏 , 长线游企稳回升的发展态势 。 系列数据足以印证 , “增长”已是疫情之下旅游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

据报告数据显示 , 截至8月30日 , 今年中秋本地游、周边游、长线游订单占比分别为23%、24%、53% , 长线游较今年端午同期占比提升幅度近三成 。 由于今年中秋、国庆相隔两周 。 预计旅游业务的热度将会持续至10月初 。

不过 , 今年端午节之前 , 在线旅游行业可不是这副模样 。 作为连接酒店行业供给侧与消费者的在线旅游平台 , OTA平台不仅受到供给侧链条变化的影响 , 也会受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的冲击 。
而疫情对于两端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 有数据显示 , 疫情对中高档和经济型酒店的影响相对严重 。 疫情前 , 国内酒店行业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 , 2015-2019 年行业规模 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7% 。 而疫情爆发之后 , 国内酒店行业规模 2020 年下降 21.1%至 5368 亿元 。
而在酒店房间数量上 , 经济型酒店受影响较大 , 与2019 年相比 , 2020 年的豪华型酒店房间数量 变化较小 , 中高档酒店房间数量由 560 万下降到 504 万 , 而经济型酒店房间数量则由 1017 万大幅下降到 843 万 。
疫情对于酒店行业的影响无法忽略不计 , 但是对OTA平台的影响却是一把双刃剑 。 一方面 , 全行业数字化加速 , 为酒店行业OTA渗透率的提升带来的利好 。 受疫情推动 , 酒店行业线上化率在2020年增长到了 36% , 2021年达到近 40% , 相比之下 , 美国2020 年 的 OTA 渗透率达 59% , 国内渗透率仍具空间 。 另一方面 , 却因为行业整体规模受挫 , 在线规模却在大幅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