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争议中的B站,摸到了天花板( 二 )


就用户层面而言,拼多多价值锚定切换的前提是,2020年底其活跃买家数量即达到7.88亿,超越同期的阿里,成为活跃买家数量最大的平台。之后用户规模增速,归于平稳。
但与用户增长见顶相反,拼多多的用户粘性(MAU/活跃买家)却在不断拉升。如下图,2020Q3-2021Q2,连续4个季度粘性保持在90%左右;与此同时,ARPU也在快速增长。
用户|争议中的B站,摸到了天花板
文章插图
用户消费习惯趋于稳定,货币化效率提高,决定着拼多多从基本稳定的用户锚逐渐向货币化锚过渡的发展推进。
而反观B站,似乎哪一项都称不上“达标”。
用户规模就不说了,B站在视频行业尚属第二梯队。
用户留存上,一方面自2020Q3以来,用户粘性明显下降;但另一方面,在日均使用时长上,自今年3月份以来有大的拉升。
用户|争议中的B站,摸到了天花板
文章插图
这背后透露的逻辑,或许在于:去年以来的“破圈”活动,新用户实际“留下”有限,以及老用户因内容社区调性改变“逃离”,导致用户粘性下滑。
然而留下的核心用户,或许有着高粘性特点,促使使用时长增加。
如此矛盾的表现,反映出B站的用户行为和消费特征仍处于摸索和适应阶段。
用户习惯未定型的同时,B站的业务结构也尚不稳定。如下图,各业务的收入比重还处于剧烈的变动“换挡期”,难以用货币化锚进行厘定和追踪。
用户|争议中的B站,摸到了天花板
文章插图
综上来看,现阶段B站仍处于追求用户规模增长阶段,此时对B站进行货币化锚定缺乏底层基础支撑。
不过,在这个节点上,用户增速放缓已是事实。而单从企业目标和预期价值,就以用户增长锚看多B站,似乎欠缺说服力。
为了弄清楚这一点,我们从具体的行为入手,对B站的用户扩张潜力和可持续性进行测算分析,得到了不太一样的发现。
二、增长空间的“胡萝卜”,平台能否吃得着?在外界认知里,B站可能是国内年轻用户纯度最高的平台之一。而B站的数据层面也例证了这一认知——据2021Q2电话会议:
B站用户86%在35岁以下,平均用户年纪在22.8岁。另外,我们在《“买买买”撑起B站内容“破圈”?》一文分析过,B站此前“破圈”的主力,是从Z世代(泛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扩大到Z+世代(指1985-2009年出生)。
那么,这些年轻人能否支撑起B站“4亿用户”的扩张目标呢?我们对此进行了测算。
我们将B站现有2.34亿用户规模,按照用户年龄:是否为Z+世代,以及不同年龄用户分布情况:是否为一二线市场,划分出B站不同年龄用户的占比和分布情况,如下图左。
以全体网民数为基准,我们仍以用户年龄以及不同年龄用户分布做划分,可得以下的分布占比情况。
用户|争议中的B站,摸到了天花板
文章插图
备注:假设不同等级城市,不同年龄层用户占比短期内大致不变,且其整体网民数量也不变。
由此,我们测算出B站在一二线城市(整体网民)的用户渗透情况为:Z+世代用户达到65%,非Z+世代用户6%;在下沉市场的渗透情况为:Z+世代用户占比达到45%,非Z+世代用户4%。
用户|争议中的B站,摸到了天花板
文章插图
在合理范围内,我们假设B站未来在一二线城市的Z+世代渗透率可实现80%,在下沉市场Z+世代的渗透率可达到70%(下沉市场用户,相比一二线用户对B站喜好偏低)。
那么,据测算B站主力的Z+世代用户,在一二线市场和下沉市场的用户增长空间分别为2200万和6000万。【用户增长数=(未来渗透率-现有渗透率)*整体用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