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当人像机器一样活着,机器像人一样聪明,谁会被淘汰?( 二 )





自动化|当人像机器一样活着,机器像人一样聪明,谁会被淘汰?
文章插图

把时间拉回250年前的英国蒸汽机的诞生,标志着第1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原来的手艺人被取代。不过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量新生岗位被创造。以前只有手艺人能做的复杂劳动被工业化拆解成数10上百个小步骤,一条流水线就创造了海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造就了海量的消费群体。第2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并没有变,区别是电力的产生,冶炼技术的进步让每个工厂的产能都能大量增加。工人被裁员同时也创造出大量不太复杂的就业机 会+将消费群体,比如写字楼中的白领。所以面对人工智能也有很多专家在喊话,表示人工智能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新岗位。



自动化|当人像机器一样活着,机器像人一样聪明,谁会被淘汰?
文章插图

2018年,普华永道在《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中就预测未来20年人工智能将为中国净增加9300万个岗位。甚至有一个专用的词形容这种情况叫做破坏性创新,意思就是技术进步虽然会消灭一些旧的职业和岗位,但它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新职业新岗位。技术进步的总效应总是正面的,比如汽车的发明消灭了马车夫,但是创造了汽车司机这个岗位。不过在这种历史的乐观主义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之前的马车夫和后来的汽车司机会是同一批人吗?答案是:不。因为根据历史经验,职业的更替原本是很缓慢的,可能几十年才出现一次。当技术大变革带来的变化突如其来的降临到马车夫身上时,他是没有办法很快反应过来的。技术的掌握很难,但更难的是思想的转变。绝大部分人在面临涉及自身的社会大变革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抗拒,抗拒可能会来的新形势,从而很难跟得上社会变革的速度。



自动化|当人像机器一样活着,机器像人一样聪明,谁会被淘汰?
文章插图

论个人情不情愿,时代总是会呼啸裹挟着我们前进。要想知道无人经济下怎么不会被替代,就得先知道它到底对我们的打工人有什么样的冲击,无人经济对我们的影响主要通过3种机制起作用,有好有坏。首先自然是替代效应导致就业岗位直接消失,麦肯锡研究院以及2016至2030年年间,中国被替代的全职员工的规模约在4000到4500万,即平均每年约300万人。到2030年自动化将使中国五分之一的制造业岗位不复存在,但是无人经济同时又存在补偿效应,通过自身产业规模扩大吸引就业。



自动化|当人像机器一样活着,机器像人一样聪明,谁会被淘汰?
文章插图

例如,随着京东物流智能机器人的运用减少了86%的分拣工人,但2016至2018年,京东物流从业人员从6.6万人增至9.5万人。这里面的原因是效率增加,成本降低,从而使得行业可以扩大规模,岗位数目不降反增。最后是创造效应,通过创造新工种产业新模式提供就业2019年,人社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猎聘大数据和腾讯研究院都表示,目前AI 领域的人才供给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其中对多背景复合型人才更是求贤若渴。而那些被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则可以被服务业、娱乐业大量吸收。



自动化|当人像机器一样活着,机器像人一样聪明,谁会被淘汰?
文章插图

在跟各种不同行业CEO 的聊天中,他们都会提到2个相对概念,杀时间和节约时间。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可以归入这2个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必然是节约人类时间的产品变得越来越多,而被节约出来的时间必然要通过娱乐来消耗掉。这些也可以解释,那部分被替代的人去了哪里。很多原来没有的娱乐业和服务业的岗位正在被创造出来。比如围绕着网红经济的上下游,围绕着电竞产业的上下游等等。换到10年前,大多数人很难想象打游戏可以成为一种正经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