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滴答、滴答
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
你的夜晚更长
你的星星更多
你把时间无限细分
你让速度不断压缩
三年一腾飞 , 十年一跨越
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 ,
北斗 , 照亮中国人的梦
这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组委会 , 给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的颁奖词 。
从2017年开始 , 在32个月内 , 共发射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两颗备份星 , 中国创造了百分之百成功率的新纪录 。
据报道:由于长期连续工作 , 谢军经常几天几夜不休不眠 , 曾经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 。
有人告诉我 , “两弹一星”功勋、北斗三号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 也曾好几次在发射现场或指挥中心晕倒 , 原因是过于操劳和高度紧张 。
看来 , 航天事业是高风险事业 , 航天行业里的总设计师 , 也是高危职业 。
我在荧屏上多次听过谢军的演讲 , 他给我的印象是:睿智、低调、朴实 。 我有些不太满足 , 想象中的卫星首席总设计师 , 仰望星空 , 脚踏大地 , 似乎应该更“科学家”一些 , 甚至还带着几分“艺术家”的范儿 。
在航天五院采访谢军 , 他一身航天工装 , 国字脸上戴着一副无框眼镜 , 头发已经花白 。 依然是睿智、低调、朴实 。
我问他:“卫星总设计师是一种高危职业吗?”
谢军没想到我会提这么个问题 , 他想了想 , 说:“是不是高危职业 , 我没与其他职业比较 , 但总设计师压力太大 , 倒是不争的事实 。 ”
“压力非常之大?”
谢军点了点头 , “以北斗工程为例 , 北斗工程六大系统 , 后来又加了个星间链路运行管理系统 。 每个系统都极其复杂 , 可以说是每个元器件、每个螺钉、每根连线 , 都牵连着整个型号任务的成败 。 作为这个系统的总设计师 , 事无巨细 , 出了问题 , 最后都必须找总师去解决 , 压力怎能不大?”
“举个例子 , 北斗三号星上有一台非常重要的时频设备 , 在测试时 , 发现偶尔会出现1纳秒的跳动 , 1纳秒是10的负9次方秒的概念 , 假如一只时钟 , 每天变化1纳秒 , 300万年之后 , 才会变化1秒 , 对我们日常生活来讲 , 1纳秒比瞬间一刹那还要短得多 。 但对于高精度的导航 , 1纳秒对应的星上参数 , 就会有0.3米的偏差 , 这个偏差带到用户那里 , 可能就变成20米30米了 。 如果每颗星都有这个问题 , 整个系统的服务 , 就会大大打折扣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我们费了很大的精力去查找 , 经过反复排查 , 发现是地面上测试设备测试方法的问题 , 导致了偶尔1纳秒的跳动 。 ”
谢军告诉我:“作为北三卫星首席总师 , 我差不多有一半精力花在元器件和部件产品的国产化上 。 ”
关键元器件100%国产化 。 部件星上产品100%国产化 。 两个100% , 像是一副重担压在谢军肩上 。
我问:“这件事非常重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和军事基础设施 , 为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确立了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进口、升级技术、提高质量、应用验证、完善体系的发展思路和‘成熟一项、应用一项’的原则 。 其实在这之前 , 孙家栋总师对国产化就已经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态度 。 而且 , 慢慢地 , 大家都形成了这么一种共识 。 ”谢军语气肯定 。
有人说 , 看见谢军对关键元器件国产化孜孜不倦的追求 , 发现他的身上隐隐约约带着孙家栋的作风 。 这或许是航天队伍的一种特色 , 优良作风、优秀品质的传承 , 在一代一代总师的身上体现得最充分 。
谢军 , 出生于陕西西安一个铁路职工家庭 。 1978年 , 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 。 当时 , 他不知道入学后两个月 , 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导航卫星 。 他更不会想到 , 26年后 , 自己会作为总设计师打造中国的导航卫星 。 毕业时 , 他选择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4所 , 从此踏上航天科研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