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二 )
我问他:“从学校走进研究所 , 航天这个团队最初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谢军回忆说:“刚到所里 , 我分到了天线技术研究室 。 干的第一个活是卫星上的 , 叫波导同轴转换设备 。 当时调节测试驻波的仪器设备非常简陋 , 靠手一点点垫模片 , 一次次地进行测试 , 模片垫得合适了 , 指标才会满足要求 。 这些看似单调枯燥的工作 , 对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基础理论非常有帮助 。 通过反复试验验证的原理 , 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 那时候 , 天线测试也非常简单 。 测试天线要爬到野外一个很高的测试塔架上 , 有些像是高压线的塔架 。 我不知道自己有恐高症 , 第一次上塔架 , 爬到一半就眩晕了 , 浑身没劲 , 差不多是被师傅架下来的 。 之后 , 师傅再也不让我上塔架了 , 我就在地面负责转动转台上的天线 , 靠手转一度 , 测一下 , 一次次地记录数值和参数 。 无论刮风下雨 , 一蹲就是一天 。 不久 , 又赶上天线产品缩比试验 , 要加工一个抛物面 。 为了赶进度 , 我们没去找加工厂 , 而是自己在场区地上 , 挖出一个凹透镜状的土坑 , 然后拿一块铝板放上去 , 用木槌一槌一槌地敲打 , 直到敲出光滑无比的抛物面 , 表面的形状和精度必须符合试验要求 。 师傅告诉我 , 任何简单的零部件 , 都一定要做到极致 。 后来 , 我慢慢理解 , 这就是航天精神追求卓越的一种表现吧 。 ”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一号卫星、北斗工程……在504所工作的22年 , 谢军创造了很多纪录:最年轻的高工、最年轻的研究员、最年轻的副所长 。 经过30多年几个型号的摸爬滚打 , 谢军已经成长为航天科技领域一名领军人物 。
2003年国庆节前一天 , 44岁的谢军 , 被任命为北斗二号卫星总设计师 。
二
如何当好总师 , 谢军想请教孙家栋这位“大总师” , 好几次拿起电话 , 却又放下了 。 他知道孙家栋的脾气 , 决不会给你讲一套大道理 , 而是逼着你到实践中去学习、去体会 。
北斗二号试验星一共有4台原子钟 , 早期的设计方案是3台进口 , 一台上国产的 。 就上这么一台 , 还有人感到不放心 , 怕到时候国产钟万一出问题 , 影响进口钟工作 。
谢军向孙家栋报告 , 孙家栋反问他:“国产钟为什么就不行 , 从欧洲进口的钟 , 不是也没上过天吗?”
孙家栋带着谢军到北京大学、航天504所、武汉物数所了解原子钟的研制情况 。
北斗二号试验星发射前 , 西方对我核心技术封锁日益加剧 , 原子钟进口大门彻底关闭 。 谢军对孙家栋说:“孙老 , 逼上梁山了 , 试验星4台原子钟我们决定都上国产钟了 。 ”
孙家栋问:“你是卫星总师 , 你对国产钟信心如何?”
“504所、武汉物数所、203所等家研制单位的产品 , 各有特点 , 经过多次的验证 , 基本符合技术要求 。 ”
孙家栋说:“只要基本达到技术要求 , 就上 。 首先要把地面试验做充分 , 但真正考验在天上 。 我们应该允许国产钟有个验证的过程 , 有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 ”
4台国产铷钟随试验星上天后 , 谢军与研制团队人员定期进行遥测和参数的判读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4台国产铷钟在轨表现优良 。
北斗三号工程立项后 , 谢军全力执行工程“两总”定下的研制目标:所有星载产品百分之百国产化 。
当时 , 卫星系统王平总师向谢军提出一个建议 , 先对北斗二号的器部件进行梳理 , 对北斗二号采用进口器部件改成国产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 谢军非常赞同 , 说:“先把我们的家底和我们的能力摸清楚 。 ”
- 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 中国声谷冲刺5000亿产值
- 三星|试图挽回中国市场,国际大厂不断调价,从高端机皇跌到传统旗舰价
- 蓝思科技|苹果与34家中国供应商断绝合作,央视呼吁:尽快摆脱对苹果依赖
- 他是“中国氢弹之父”,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他叫于敏
- 短信|关于5G消息,中国移动取得新进展,微信该做准备了
- 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移动:10086 App将于1月30日起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瞧不起中国芯?芯片女神出手,30岁斩获国际大奖,让美国哑口无言
- 智能手机|全球第17位!App Annie报告:2021年中国人均每天用手机3.3小时
- 本周华为小米相继报出的新闻,让我看到中国科技公司未来发展希望
- 中国电信|在Dolby Week,我见识了真正的杜比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