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我为什么不爱刷视频号( 三 )


当然有人会和我抬杠,那你为什么不能主动切换到推荐来看吗?
这个问题我在《视频号向推荐算法妥协了吗》中具体阐述过为什么?
当我们进入视频号后,大部分用户都很少会主动选择横向切 Tab,用户都是慵懒的,你推荐什么,他就看什么。
从产品交互层面来看,上下滑动是非常自然和下意识的行为和操作,而非横向切换 tab,毕竟横向是一个主动的行为。
很难讲这是用户由于长期使用抖音、快手养成的习惯,只习惯停留在【默认】的【推荐】页面,很少有主动切换 Tab 的需求,因为平台默认推荐的爆款内容已经够用户消费了。
所以用户在视频号里的行为依然更习惯直接上下滑动浏览视频,而不是通过横向切 Tab 的方式;
我记得在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大神张小龙表示,目前视频号的三个 Tab 的消费占比是:1:6:3;而他期望中的视频号的三个 Tab 数据是多少:1:2:8;
所以,你看,用户的消费行为完全符合我上面关于产品交互上的猜测。
有数据显示,抖音用户 70%的消费时间停留在推荐页面。
3)压力太大
对于不喜欢的内容,视频号压力非常大,什么叫压力太大?
大伟在这里拿朋友圈做个对比:
浏览朋友圈内容时,当我们对看到朋友转的、发的内容不感兴趣时,轻轻向上滑动屏幕即可忽略,再滑动再忽略。
压力并不大或者说并没有压力(当然对于那些一天 20 条微商的我会直接屏蔽)。
但视频号就不一样,滑动即消费内容,再滑动再消费内容。
是【消费】内容,老铁 get 到重点了吗?
这意味着你必须得看一眼视频,看一眼至少得 2、3 秒,并且无法直接忽略。
有时候会刷出连续好几条长尾视频。
这谁顶得住啊。
公众|我为什么不爱刷视频号
文章插图
以上三点,也是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普通用户不喜欢刷视频号的原因。
2. 内容创作者作为内容创作者同样也有三点:
1)社交算法推荐
同样的,我在《视频号的社交算法机制》这篇文章中全面分析过,视频号需要足够的私域流量才能实现短视频作品的冷启动,并且只有当满足即定指标才会获得系统推荐(我还不太清楚具体指标有哪些)。
而作为内容创作者,本身的诉求就是需要大量的公域流量、触达更多的用户。
哪怕是像“央视新闻”这种官方主流的新闻媒体,在抖音获得十万、甚至百万赞可谓轻而易举,但其视频号即使获得了来自公众号的引流,但点赞过万也并不容易。
通过下面截图中的对比,同一条视频内容,视频号的点赞量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劣势。
公众|我为什么不爱刷视频号
文章插图
2)对创作者的吸引力
视频号创作者粗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型机构(运营有公众号的也算这一类),另一类则是普通用户。
对于普通创作者,社交算法推荐机制非常不友好,很快会劝退大部分用户。
而对于第一类专业型创作者:
如果是公众号内容从业者,一方面由于公众号积累的粉丝无法直接且快速的引流或迁移到视频号上(即使在公众号不断引导关注视频号)。
另一方面,公众号的创作者更多的是图文内容的创作者,我个人认为这些创作者更擅长通过深度长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非在镜头面前通过 1 分钟时间来表达(关键是时间短也无表达出观点的深度)。
同时又由于短视频的内容娱乐属性,使得一些需要深度认知消费的严肃、知识干货类短视频内容根本无法火起来,而这样的内容可能创作者却是花了两三天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