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瞳|鹰瞳创始人因家人遭误诊入局医疗AI,赴港上市缓解企业增长困境( 二 )
文章插图
巨大的需求缺口下,鹰瞳科技应运而生。从临床需求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协助医生满足初筛以及后期的随访需求,同时也能够解决设备不足及人才缺乏等问题。而对患者来说,传统读片模式下,往往具备长周期或误诊的可能,人工智能的高频与高精准更易满足现代医疗需求。
招股书披露的高营收从侧面佐证了利基市场的红利。在2019/2020/2021Q1,鹰瞳科技营收分别为3042万元、4767万元与2217万元,增速呈现上涨趋势。
二、研发优势:重技术建立先期竞争壁垒
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成熟度决定了不同领域的商业化进程。由易向难,人工智能的技术形态主要可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与认知智能。鹰瞳科技所属的“感知智能”处于中间阶段,所提供的服务大多以语音识别、影像识别以及语言处理为主,机器深度学习能力有限。相较于认知智能阶段要求机器具备动态决策能力,位于“缓冲地带“的鹰瞳科技目前已进入商业化阶段,不再只是“实验室”的产物。
也就是说,尽管从目前的行业整体看,鹰瞳科技本身的技术门槛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高。但透视微观企业发展,逐步降低的门槛只是结果,行业整体商业化的高成熟度离不开头部企业对研发的重视。
以鹰瞳科技为例:在研发投入上,2019年与2020年期间,鹰瞳科技研发开支分别为4120万元与4230万元,2021Q1达到1100万元,同比增长34%。
文章插图
(来源:招股书)
三、产品优势:从单一型结构逐步向“产品+服务”转型
拆解鹰瞳科技的招股书,目前其产品结构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为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目前已有三个版本);“多强”则为针对其他病症的产品管线与健康评估解决方案。
文章插图
(来源:招股书)
简而言之,与一些依靠器械作为唯一收入来源的AI医疗企业不同,鹰瞳科技正逐步向服务商转型,丰富产品品类以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
销售开支上升研发占比下降
细分赛道的差异化突围、先期研发优势的积淀以及产品品类的转型拓展似乎给足了鹰瞳科技上市的底气。风光之下,对于这家企业的质疑也随之而来。纵观目前的市场评价,一个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鹰瞳科技始终增收不增利?
招股书显示,2019年与2020年间,鹰瞳科技营收与毛利均呈现上涨趋势,但高营收与高毛利下,却屡次陷入“亏损魔咒”。2019年和2020年,鹰瞳科技分别亏损8713.9万元与7962.6万元。
文章插图
(来源:招股书)
【 鹰瞳|鹰瞳创始人因家人遭误诊入局医疗AI,赴港上市缓解企业增长困境】并非只有鹰瞳。据财经无忌梳理,包括数坤科技、零氪科技、推想医疗等在内的多家医疗AI均处于亏损状态。2019至2020年两年间,数坤科技两年净亏损超3亿,零氪科技超6亿、推想医疗近3亿。
有业内人士将其视为“战略性亏损”,旨在长期投资,立足点在未来。但将视野拉回现状,增收不增利的核心原因是医疗企业的低议价能力,而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则是目前医疗AI企业无法走向规模化,尚未跑出龙头企业。
低议价能力形成原因有三:一是外部政策环境;二是B端生态;三是内部初创企业的发展转型。
首先,医疗器械审批制度较为严格,长周期导致了商业化进展具备不确定性。通常而言,一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想要实现商业化落地,必须依次完成注册准入、物价准入与医保准入。截至目前,大量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被卡在“注册准入”阶段,但也有如鹰瞳科技等企业的一些少量产品完成注册准入,但目前尚未有产品完成医保准入。
- 人工智能|“慢”生意驶入快车道,鹰瞳科技成为医疗AI第一股
- 吴志祥|同程旅游创始人吴志祥曾给马云写邮件未得到认可?这无法证实
- 车企逃离Mobileye?
- 京东|艾问人物 把脉2022|姚颂:90后创始人如何定义时代?
- 翠鸟创始人、CEO韩小龙:数字孪生世界,翠鸟的兴奋与谦卑
- 经典虚拟世界《第二人生》获投资 创始人复归成顾问
- Twitter|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只与最优秀的人合作。一位应聘者很快就说服了他,只问了两个问题,他就给了她这份工作
- 中老年兴趣社区「红松」近期拿下一笔亿元融资|中老年兴趣社区「红松」,糖豆创始人张远果断砍掉糖豆网
- 12月15日|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发布niutron品牌
- VR|30岁就带着数百亿退休,他才是真正懂得激流勇退的互联网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