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文档开会,中国公司追上亚马逊( 二 )


A
同样在互联网大厂担任产品经理的魏磊 , 也没少吃开会的苦 。 在魏磊看来 , 一些会议表面是头脑风暴 , 其实就是领导带着下属胡思乱想 , 跟会议主题毫无关系 。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世时曾说过:“除非你清楚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 , 否则 , 不要召开会议 。 ”
有一次 , 魏磊临时被通知参加一个会议 , 开始之后才知道是关于一个产品新功能上线的复盘会 。 在经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七嘴八舌讨论后 , 什么有意义的结论都没推导出来 。 最后 , 领导拍了板 , 说要再找个时间继续讨论 。
这样的无效会议越来越多 , 不堪其扰的魏磊选择了跳槽 。
相比魏磊 , 从一场场会议中磨砺到互联网大厂中层领导的费文 , 对开会的态度颇有哲学意味:你无法改变会议 , 那就只能选择适应会议 。

作为部门领导 , 在推进公司项目时 , 费文经常要在不同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 , 加入了各种各样的群 , 然后他就开始不停在群聊天中切来切去 , 一会儿要看这个群文档 , 一会儿要向另一个群转发邮件 , 一边点进视频会议 , 一边还要在新打开窗口审批邮件 。
这种低效的协同办公体验 , 大大降低了费文处理问题的效率 , 同时各种碎片化的操作 , 也在不停打断费文思考的连贯性 。
有时听取下属汇报时费文也感到头疼 , 因为很多人都没有事前准备 , 讲话中缺乏明显的逻辑 , 开会过程中还容易走神拖沓 。
PPT的汇报方式 , 曾一度让费文出丑 。 作为一种凝练浓缩的汇报内容 , PPT上呈现的句子在缺失上下文语境时候 , 很容易对阅读人产生困惑 。
有次听取员工汇报时 , 费文就对PPT上的内容提出了一堆问题 , 等到员工一一解答完翻到下一页时 , 费文才发现原来答案就在这页上 。
尽管反感着下属的PPT汇报形式 , 但身处其中的费文也不得不精心准备着自己的一个个会议PPT , 向更高层领导汇报 。
B
亚马逊成为站出来改变这一切的第一家科技大厂 , 弃用PPT , 改用文档开会 。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对着全体亚马逊员工说到:“为什么写一份优秀的备忘录要比写20页PPT更难 , 因为备忘录使用的是叙事体 , 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更用心地去思考和弄明白 , 究竟什么比什么更重要 。 并且 , 备忘录的句子结构很完整 , 有主题句 , 有动词和名词 , 而不仅仅是对概要的简单罗列 。 ”
同时 , 文档开会还让人们在听取其他人意见之前 , 有时间提前形成一套自己的思考逻辑 。
禁用PPT , 代之以6页文档 , 构成了后来业内闻名的亚马逊30分钟“黄金沉默”开会原则 。 这些开会小技巧甚至被亚马逊副总裁布拉德·波特描述为亚马逊的重要战略优势之一 , 因为“正是这样的创新做法才使得亚马逊跑得更快、规模更大、决策更好 。 ”
为了提高信息流转、决策、沉淀的处理效率 , 提升组织和员工的生产力 , 谷歌则率先在全球启用了OKR考核制度 。 每个季度 , 每位员工都需要更新自己的OKR , 并在公司内发布 , 好让大家快速了解彼此的工作重点 。
想弄清一个员工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 “通过其自我描述来审视其工作内容以及他关注什么 , 这是最快的途径 。 ”谷歌首席人才官拉斯洛·博克说到 。
国内互联网公司对于生产力的探索也从未止步 。
从手工化办公走到自动化办公 , 从本地部署的Office办公软件 , 走到基于云的在线协同办公时代 , 一场全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正在各行各业发生 。

以科技大厂为例 , 一方面为了加强内部协同 ,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内部信息安全 , 它们都自研有办公产品 , 如阿里的钉钉、百度的如流、字节的飞书、腾讯的腾讯文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