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边听边逛”新实验

喜马拉雅的“边听边逛”新实验
文章图片
第13届双十一即将画上句号 , 除了李佳琦、薇娅制造的带货神话 , 不同类型的主播带货不断涌现也让人印象深刻 。
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 , 这届双十一不只是电商巨头的主场 , 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等音视频平台 , 可谓在双十一期间带来了一股清流 。 其中首次参与双十一活动的喜马拉雅 , 就打出了“好物”与“好书”的组合拳 , 将单一的物质消费升级为“物质+精神”的消费 , 为购物狂欢增添了新的序章 , 也在为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开拓新路径 。
双十一的玩法越来越多元 , 所折射出的恰恰是商业逻辑的升级和变革 , 暗藏了消费市场的新“潮向” 。
01喜马拉雅找到的支点
虽然是喜马拉雅首次参与双十一活动 , 但许多人对“精神食粮”消费并不陌生 。 过去九年喜马拉雅带来了带来了泛知识内容、心灵疗愈类、娱乐休闲类等内容 , 喜马拉雅的423听书节、123狂欢节等知识盛宴也已经持续了多个年头 。
多年的知识盛宴节日让精神食粮囤货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种大众化的消费习惯 。
一档名为“百车全说”的音频节目 , 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有着高达7.6亿次的播放量 。 而节目的主理人窦超并不是科班出身的主播 , 七年前还在一家4S店做汽车销售 , 喜欢在网上听罗振宇等人的音频节目 。 出于对汽车的热爱 , 窦超在喜马拉雅上做起了主播 , 通过一个麦克风讲述自己熟悉的知识 , “一不小心”就做到了头部 。
像窦超这样的主播 , 在喜马拉雅平台上还有很多 , 并不算典型的例子却揭示了音频行业的三个既定事实:
一是用户习惯的转变 。 早在二十年多前的时候 , 电台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 一家一线城市的电台就能做到2亿元的创收 。 直到移动互联网的流行 , 普罗大众的注意力逐渐被优爱腾等平台“收割” , 电台逐渐成为一种小众习惯 。
但窦超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电台时期养成的用户习惯并未消失 , 而是向在线音频平台进行了转移 , 喜马拉雅等平台为碎片化的用户时间提供了释放渠道 。 可以参考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在《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中给出的数据 , 2020年中国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 , 有声书阅读量为6.3本 。 人均“听书”数首次超越“看纸书” , 潜移默化中成就了窦超在内的主播群体 。
喜马拉雅的“边听边逛”新实验】二是平台经济的养成 。 有别于电台时期小而散的市场格局 , 喜马拉雅代表的在线音频平台打通了音频消费的上下游 , 一边是数亿的活跃用户 , 一边是数十万的声音主播 , 并且形成了包括PUGC、PGC、UGC在内的内容生态系统 。
喜马拉雅的“边听边逛”新实验
文章图片
其中最大的革新在于内容创作权的下沉 , 既有杨澜、郭德纲、《新京报》等现象级的IP和专业内容 , 也有医生、日料店老板、大学生等不同背景的主播群体 , 甚至有超过8000名残疾人主播通过喜马拉雅平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 多样化的内容生态 , 满足了用户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不同角色中的需求 , 进而用声音筑起了庞大的“内容生态王国” , 找到了撬动精神食粮参与消费狂欢的支点 。
三是TTS的技术迭代延续了内容生命力 。 喜马拉雅庞大的语音素材库支撑自然语音合成(TTS:Text-to-speech)得以应用 。 喜马拉雅目前已实现新闻、书籍文章中实现文字-音频转化 , 极大地提升了音频的生产效率 。 喜马拉雅将TTS技术应用在评书这一热门的付费音频品类上 , 实现了IP的衍生和迭代 。 延续“单田芳评书”官方授权内容 , 喜马拉雅用TTS技术为单田芳“原声重现”累积了6部涉及不同风格的专辑 , 共同构成“单田芳IP”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