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Mini-LED风乍起,面板制造业又要换换座次了( 三 )


其中京东方在合肥的项目投资达到了惊人的 175 亿元 , 这还是十年前的数字 , 和今天的 175 亿不可同日而语 , 合肥政府甚至把地铁项目暂停 , 腾出钱用于京东方 。 从而帮助京东方向高世代线扩张 , 使国外企业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
笔者作为安徽人 , 就有亲身体验 , 2009 年下半年途径合肥火车站 , 就已看到站前广场有大片地铁施工围栏 , 大型机械已进场施工开挖 , 这一挖就是 8 年 ---- 这条 1 号线最终的通车时间 , 已经接近于 2017 年(中国地铁平均施工周期是 5 年) , 其中 2009 年到 2012 年这三年几近停工 , 而这三年 , 恰好就是合肥签下京东方项目后的重度投入期 。

上游 LED 芯片赛道也颇为热闹 , 虽名为芯片 , 但技术含量并不算高 , 随着产线设备国产化 , 生产成本降低之后 , 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进来 , 巅峰时期国内的 LED 芯片厂家多达 80 多家 。 激烈的竞争中 , 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脱颖而出 。
2016 年 LED 芯片国产率提升至 76% , 市场规模达到了 106 亿元 , 进口则为 33 亿元 , 其中三安光电占据近 77% 的市场份额 。
作为该赛道的优胜者 , 除了巩固主业优势外 , 三安光电还围绕 LED 布局了三大中高端新业务:Mini LED、LED 车灯、化合物半导体 。
其中的 MiniLED 技术 , 就在 2021 年 , 开始进入爆发期 。
2019 年 , 国内大尺寸 LCD 产能持续扩张 , 产业供需格局向好 , 国内屏显企业凭借大规模、低成本优势 , 挤压日韩企业生存空间 , 逼得日韩企业吐出部分市场 。
LG 官宣在 2020 年年内关闭韩国本土的 LCD TV 产能 , 而将剩余产能集中在中国广州生产;三星显示的公开信称 , 2020 年年底前将终止所有 LCD 产品供应 , 以加快转向其他领域转型 。
2020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 , 京东方、华星光电分别以 20.4%和 14.4%的出货面积比重 , 拿下全球面板厂商大尺寸出货面积前二位 。 其中 , 华星光电的 55 寸电视面板市占率全球第一 , 65 寸电视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二 。
自 2020 年起 , 中日韩屏显企业实现了「三足鼎立」 。
04
2020 , Mini LED 的时代来了
在过去数十年发展中 , 面板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 被称作「液晶周期」 。 不同于传统的工业金属等周期品 , 依靠工艺改进和技术进步 , 面板价格在长周期中会持续下行 。 在产业下行期间 , 通过技术革新 , 押注更先进工艺 , 可以实现对先发者的赶超 。
在这一持续的产业转移中 , 京东方和 TCL 科技两家公司背靠中国市场资源 , 在新一轮的逆周期投资当中迅速崛起 。 韩国赶上日本 , 中国赶上日韩 , 都是这一过程的重复 。
周期性特征 , 迫使着屏幕显示领域的企业不断追求更优质的技术形态 , all in 最新技术 , 无休无止 , 不进则「败」 , 这可能是全球最「内卷」的行业之一了 。
提前布局 OLED 的京东方在追求行业规模和地位的路上领先一步 , 目前 , 京东方三条 OLED 产线 , 另有两条 OLED 产线在建 。 数据显示 , 2020 年京东方 OLED 面板出货量位居前三 , 市场占有率为 5.7% , 占到了全球 OLED 整体份额的 5% 左右 。
由于 OLED 技术最早起自韩国 , 韩国面板厂商在这个领域的实力也最为深厚 , 中国企业与三星、LG 的市场占有率还存在一定差距 。 为了对抗韩国 OLED 的霸主地位 , 同时也为 LED 寻找新的增长点 , 中国的 LED 芯片和封装企业积极发展 Mini LED , 以求填补 OLED 面板供应不足和解决 Mini LED 尚未商业化的问题 。
如果说 OLED 是旧王 , 那么新王很可能是 Mini-LED , 只是问题是 , 后者的规模化制造成本还太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