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 , 思派健康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这是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发起的冲锋 。 在此之前 , 思派健康曾于2021年8月、今年2月曾递表港交所 , 现均已失效 。
走过8年成长周期的思派健康 , 一直聚焦于为医生群体服务 , 成立早期以医生研究协助业务为主 , 主要为肿瘤药的研发过程提供支持 。 后来 , 随着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 , 思派健康搭建起特药药房、健康保险等服务 , 形成“医+药+险”业务模式 , 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健康管理网络 。
01离开拜耳的销售精英自立门户1994年 , 创始人马旭广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 , 三年后 , 马旭广开启了在医药大集团的职业生涯 。 首先 , 他进入了跨国制药公司先灵葆雅 , 并积累了7年区域销售的经验 。 七年后 , 马旭广辞去先灵葆雅的工作 , 在拜耳集团走向管理岗位 , 担任销售主管一职 。 值得一提的是 , 拜耳集团是德国一家制药巨头 , 曾研发生产出环丙沙星、阿司匹林等畅销药物 。
有趣的是 , 联合创始人李继的职业生涯与马旭广有很大交集 。 2002年 , 曾主修医疗影像专业的李继加入了先灵葆雅 , 以区域经理的角色与马旭广一起共事 。 6年后 , 李继做出了马旭广相同的职业选择 , 投身拜耳集团 , 依然是从事销售工作 。 2014年 , 昔日同事变为创业搭档 , 两人在北京创立了思派北京网络 。
同时 , 核心创始团队还有李大勇等人的加入 , 创始团队人员来自拜耳、罗氏、辉瑞等跨国制药企业 , 在肿瘤领域药物研发具备多年经验 。 基于过去的从业经验和背景 , 思派健康在成立早期 , 便以医生研究协助业务即SMO起家 , 支持制药公司从I期到IV期临床试验的药物研发过程 。 这其中 , 就包括了创始团队最熟悉的肿瘤药 。
随着公司的发展扩张 , 思派健康的业务主线也随之延展 , 构建起了三大业务板块:特药药房、医生研究协助、健康保险服务 。 这三项业务所面向的人群涵盖了医生群体、患者、制药公司及保险公司 。 三者串联起来 , 可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健康管理网络 。 从业务版图来看 , 思派健康更像是一家聚焦医疗 , 以大数据作为技术的平台型服务公司 。 也正是如此 , 在过往融资历程中 , 思派健康吸引了大批知名投资机构 , 其中最亮眼的是 , 近年来在医疗投资上大展拳脚的腾讯集团 。
02成为腾讯医疗投资版图上的一员在IPO前 , 思派健康已经历过8轮融资 , 募资总额近40亿元 , 背后资方云集 , 吸引了腾讯集团、IDG资本、富达投资(Fidelity)旗下的投资基金、时代资本、 双湖资本、众为资本、鼎晖、3W等 。 上市前 , 公司估值已高达17.20亿美元 , 与A轮融资后估值1915万美元相比 , 增长了近88倍 。
2015年8月 , 公司得到了Asia Ventures与F-Prime Capital的第一笔外部资金 , 由此展开了公司发展史上第一轮融资(A轮) 。 本轮融资中 , Asia Ventures总计付出对价350万美元 , 来持股16.24% 。 F-Prime Capital则以150万美元来持股6.96% 。 本轮融资后 , 公司的估值约为1915万美元 。
一年后 , 公司开展B轮融资 , 本轮融资中出现了巨头的身影 , 这一轮 , 腾讯集团以1500万美元入股 , 获得 思派健康20.29 %股份 。 此后 , 腾讯还继续参与了思派健康的D轮、E轮、F轮融资 , 累计投入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 , 并通过全资附属公司Tencent Mobility及由其控制的TPP Follow-on 共同拥有27.77%的股份 , 成为思派健康的第一大股东 。
近年来 , 腾讯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积极布局 。 从投资方向看 , 腾讯过往投资的方向包括医疗服务、医疗软件信息系统、医疗保险和医药研发 。 但从投资项目的分类看 , 腾讯的投资较偏向具互联网属性的医疗服务 。
- 腾讯|淘宝APP接入翼支付 笔笔立减助力“双十一”消费热潮
- 腾讯|上亿人在用的免费连WiFi神器,凉了!
- 摸着腾讯“过河”,字节跳动进军游戏市场?照抄作业可不行
- 互联网+|卖酒卖不出去?“互联网+”帮你解决销售瓶颈
- Twitter|跨境销售旺季即将来临,亚马逊VC是实现快速爆单的途径?
- 阿里巴巴|马云押宝成功!云计算进入下半场,阿里、腾讯两朵云持续发力!
- 华为|马化腾:简单的一句“不知道”,彻底拯救了他与腾讯企业
- 马化腾|马化腾回应:简单一句“不知道”,彻底拯救了他和腾讯
- 英特尔|腾讯云副总裁顾伟:数字化共识在跨企业协同,建筑产业互联网进入深水区 | 36氪专访
- 一、企业微信企业微信是腾讯微信团队为企业打造的专业办公管理工具|2022年在线协同文档工具平台这几个一定要体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