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同丹:贡献中国力量!数字赋能推动全球碳中和

10月28日至29日 , 由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指导 , DeepTech主办的世界科技青年论坛暨“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全球-亚太区线下发布仪式圆满举行 , 不少来自世界前沿科技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及科技新秀到场 , 分享真知灼见 , 共同探讨关键技术创新与前沿技术热点 。
论坛上 ,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助理教授同丹以“数字赋能推动全球碳中和”为主题 , 就其近期关于全球碳中和的部分成果作了精彩分享 。
清华大学同丹:贡献中国力量!数字赋能推动全球碳中和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气候变化和减污降碳逐渐成为新时代的风向标 。
19世纪50年代以来 , 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 , 当前地表的平均温度已上升1度 , 若温升达到3至4度将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
清华大学同丹:贡献中国力量!数字赋能推动全球碳中和】因此 , 本世纪内需将地表的平均温度上升范围控制在1.5度或2度以内 。 然而 , 根据现在的情况 , 到2030年或2050年地表的平均温度上升范围就可能达到1.5度 。
碳中和挑战:需根本性转变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过去几年里 , 同丹一直在做大气污染物的碳排放表征的研究 。
同丹表示 , 事实上 , 地表的平均温度上升与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紧密相关 。
当前 , 全球每年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 而二氧化碳跟污染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寿命周期比较长 , 且较为稳定 , 会在大气中造成长达数百年的影响 。
此外 , 迄今为止 , 二氧化碳的累计排放量与温度的升高是非常准线性的相关关系 。
清华大学同丹:贡献中国力量!数字赋能推动全球碳中和
文章图片
对此 , 同丹称 , “我们关注的碳中和问题 , 正是到2060年全球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的平衡 。 并且 , 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这样的时间节点 , 更应该关注从现在到2060年该做什么 。 ”
碳中和的概念是在2020年9月份所提出的 , 这时已经正式进入碳中和时代 , 并覆盖到各行各业 。
据统计 , 到2020年末 , 接连有100多个国家作出碳中和承诺 , 约占世界范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5% 。
其中 , 部分国家已经明确如何在2045、2050、2060年这几个不同的时间节点实现碳中和 。
而碳中和带来的最大挑战是 , 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需发生根本性转变 。
目前 , 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等化学能源为主 , 要逐步实现碳中和需使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等非化石能源来替代 。
但从技术本身来讲 , 现在的很多非化石能源技术是不成熟的 , 如制备氢能的碳捕获和存储(CCS)技术 , 还需进一步革新 。
数字赋能助力碳中和 , 关键在于基础数据库
同丹认为 , 除技术革新之外 , 数字赋能也可助力实现碳中和 。 通过数据来做进行科学推演 , 可模拟出未来可能实现的转变以及可能出现的挑战 , 为政府及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 。
据悉 , 每年 ,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 , 简称IPCC)都会发布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报告 。 这些报告来自各国不同学界的科学家 , 其中包括未来不同温度变化下的二氧化碳排放路径及污染物排放路径等方面 。
而中国虽然在逐步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贡献和影响力 , 但在IPCC的体系框架下 , 却无法发出“中国声音” 。
同丹表示 , 在核心的模型和路径的推演上 , 中国还是缺少一定的话语权 , 且中国科学家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 其根本原因是 , 中国在数据上受到一些限制 , 缺少自身主导的权威数据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