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路飘香小吃的经历,小吃创业者的经历

立春时节,郑州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迎来了冬日难得的暖阳 。沿着黄堤,道路蜿蜒曲折,不远处黄河无边 。
在南包头附近的大堤南岸,“铁牛渔家”农家乐颇为醒目 。这个砖砌的庭院被一条长长的走廊包围着,中间有一个满是绿色的温室,周围是许多挤满了客人和朋友的包间 。学院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个大水池,里面黑漆漆的背鲤鱼上上下下 。
“坐在屋里,喝点茶,慢慢聊!”刚进院子,一个高大强壮的男人向他打招呼 。他就是在黄河打渔30多年的张铁牛 。
渔家乐拆了,“渔三代”离河上岸
掀开窗帘,张铁牛的“商务会客室”温暖如春,空调柜不停地吹着热风,茶几上冲泡的普洱茶摆满了房间 。
“当年,在南方的黄河上,我的铁牛餐厅最红火 。近两年来,为了保护黄河生态,黄河上的餐馆陆续关闭 。我们也上岸了,从‘渔人乐’改成了‘农家乐’ 。”
37岁的张铁牛,从出生起就和爷爷奶奶住在黄河边的渔船上 。“我不怕你的笑话 。我在船上住了30多年了 。这几年才上岸住砖房 。”他说 。
在黄河郑州段,有一群从江苏迁徙过来的渔民 。他们遵循几千年的传统,以水为生,以船为家,走遍了长江、淮河和黄河流域 。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搬到了河南郑州的黄河边,经营黄河渔家乐 。
从70年代开始,父母随爷爷离开淮河来到黄河 。大致来说,张铁牛已经成为了标准的“三代渔” 。
2000年前后,在郑州市惠济区政府的支持下,一些渔民开始在南包头的河上经营渔家乐;2002年,渔人音乐发展成为一个涉及500名渔民的“大产业” 。“南包头最多只有六七十艘渔船 。当时,‘御家乐’也是惠济区旅游的名片 。”为了保护黄河水源,2017年,惠济区大规模关闭黄河上的渔家乐,几代渔船的生命就此终结 。
黄河大鲤鱼成非遗,好卖多了
渔夫的快乐停止了,张铁牛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他开始上岸找地方跑农家乐,专攻黄河鲤鱼 。经过几次搬迁,直到2019年夏天,这个地方才被接管 。渐渐地,凭借着十几年的好厨艺,来这里吃饭的客人越来越多 。
一天晚上,他看了一个电视新闻故事,讲的是用无形的技能发大财的故事 。张铁牛心里一亮,受了启发:“黄河鲤鱼自古就说,‘吃鱼,必吃河里的鲤鱼’ 。”吃河鲤是民间喜庆宴席和宾客必不可少的美味 。我们的祖先世代以捕鱼为生,有传承,有故事 。黄河鲤鱼生产技艺可以作为非遗项目申请吗?"
【做一路飘香小吃的经历,小吃创业者的经历】他找到了惠济区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想把黄河鲤鱼生产技艺作为非遗项目申请 。在惠济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的数据整理和报表填写,“铁牛黄河鲤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区内非遗项目 。
“铁牛黄河鲤鱼是河南系的经典代表菜,系统传承了黄河渔民祖先留下的烧制技艺 。这种家庭技艺是传承人张铁牛苦心经营,反复尝试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生产工艺 。”惠济区非遗中心主任张辉说 。
在惠济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支持下,张铁牛经常受邀参加一些非物质文化表演 。他生产的鲤鱼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味道香浓,铁牛黄河鲤鱼的制作技艺逐渐出名 。不久前,该项目被列为郑州市市级非遗项目 。
渔家乐成农家乐,路子终于选对了
张铁牛与附近的黄河鲤鱼养殖场合作
随着新业务的开展,张铁牛家的经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的农舍雇佣了10多名渔民 。每个人每天都很开心,秩序井然 。有人联系渔场捕鱼,有人联系野鸡蛋做生意,有人跑去送外卖单 。
ont-size:15px;">“听说区政府在附近规划民宿,下一步,我也想往民宿上转型,把这里打造成吃住一条龙的近郊游基地 。”张铁牛说 。
新年新规划,敢闯敢干的张铁牛路子越走越宽 。据了解,从邙山黄河文化公园一直到中牟县的黄河河道上,像张铁牛这样的渔民有360多人,张铁牛是这里率先富起来的人,其他人还在像他一样正在努力转型中 。
春节快要到了,风吹过黄河岸边给人以明显的暖意 。张铁牛送别采访人员,转身一路小跑钻进他那满院子游客的农家乐小院,门口鲜红的大灯笼营造了节日喜庆,无限活力的他仿佛又回到了宽阔的黄河之上……
作者:陈关超
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