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man|越来越有诚意,HIFIMAN SUNDARA-C将成为封闭式头戴的高端入门首选

hifiman|越来越有诚意,HIFIMAN SUNDARA-C将成为封闭式头戴的高端入门首选

文章图片

hifiman|越来越有诚意,HIFIMAN SUNDARA-C将成为封闭式头戴的高端入门首选

文章图片

hifiman|越来越有诚意,HIFIMAN SUNDARA-C将成为封闭式头戴的高端入门首选

文章图片

hifiman|越来越有诚意,HIFIMAN SUNDARA-C将成为封闭式头戴的高端入门首选

文章图片

hifiman|越来越有诚意,HIFIMAN SUNDARA-C将成为封闭式头戴的高端入门首选

文章图片

hifiman|越来越有诚意,HIFIMAN SUNDARA-C将成为封闭式头戴的高端入门首选

文章图片

hifiman|越来越有诚意,HIFIMAN SUNDARA-C将成为封闭式头戴的高端入门首选

文章图片

hifiman|越来越有诚意,HIFIMAN SUNDARA-C将成为封闭式头戴的高端入门首选

用料多、驱动单元大 , 这些都是头戴耳机无法比拟的传统优势 。 受限于真无线耳机的强势 , 头戴耳机还能推陈出新确实需要很强的技术储备与实力 , 只要不是价格虚高都有值得关注的亮点 。
国产之光HIFIMAN可是大耳王者 , 近两年新品不断、技术下放不吝啬 , 关键价格还亲民 , 一下子拉低了入手门槛 。 经典型号Sundara的更新款Sundara-C除了入门级别定位 , 其他基本关系不大了 。 “木碗”设定更是满足了不少人初烧即退烧的想法 , 我就很想听听看究竟如何 。


SUNDARA-C的后缀并不是Classic的意思 , 而是Closed-back(也有人喜欢称为CB版) , 即为封闭耳罩式 。 HIFIMAN产品理念一直以声音作为评价标准 , 包装自然没有华而不实 , 简简单单的牛皮纸以厚度优先 , 加上内衬泡沫保证耳机没有磕碰的风险 。


封闭式耳机的优势也将成为入手开放耳机后继续入坑的理由 。 阻绝外部环境噪音干扰 , 也不出现外部发声的情况 , 安心惬意地融入音乐世界之中 。 我觉得改变结构做个套娃 , 在当今市面上非常正常 。 HIFIMAN却在这款入门大耳用上了山毛榉木耳罩 , 并且都需要手工组装 , 未免也太厚道了 。
做工方面可圈可点 , 不知道和老大哥HE-R10有什么区别 , 但就唯一且独特实木纹理就值这个价了 。 其余设计结构基本与原版相同 , 如果是颜值控那么新版必然是更优先的选择了 。



视觉外观只是第一道前菜 , 内部大变动才是值回票价的关键 。 高端型号下放的NEO超纳米振膜 , 纤薄至1微米左右 , 从内侧可以看到与开放单元相同的格栅形态 。 再此基础上直接用上了隐形磁体 , 两者相互加持 , 从硬件声学结构上进一步提到解析力 , 让大耳保持动态的同时 , 给予不输入耳动铁上的声音细节震撼 。

混合头梁结构与多媒体头戴耳机显得更加专业 , 当然出街效果会比较唬人 , 看起来不太低端 。 但在HIFI领域 , 这样的头梁给予长时间佩戴是有很帮助的 , 四百多克的SUNDARA-C自重对于木碗大耳来说可以接受 。 最终重量和头部压力应该不会成为长时间使用的弊端 , 烧友可以沉浸在封闭的音乐海洋之中了 。


入门款往往可以直推 , SUNDARA-C也是同样如此 。 但HIFI耳机往往可以在辅助设备下从易推变成另一种风格 , 那就是HIFI抠细节的水平了 , 不然只拿SUNDARA-C打网络游戏、看剧情电影未免太可惜了 。
如果是手机可以外接小尾巴 , 在足够推力下可以感受到SUNDARA-C明显的一个质变(相比3.5mm) 。 台式解码耳放也是同样如此 , 当然记得要使用低底噪的器材 , 不然会适得其反 。 SUNDARA-C默认并没配备耳机平衡线 , 好在可换线设计搬回了一城 , 我这里使用就先用原装线进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