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电池:走出长城,直面关隘丨IPO观察( 二 )


2020年 , 蜂巢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到0.89% , 接近冰点 , 就是因为当年电芯刚刚开始投产 , 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 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 , 主营毛利率分别提升至3.23%、4.38% , 仍然不算高 。
需要指出的是 , 蜂巢以电池包组装业务起步 , 早期并不自产电芯 , 这是其毛利率不高的核心原因 , 甚至低于以“低价打市场”著称的中创新航 , 2021年中创新航主营业务毛利率都有5.5% 。
这也是为什么 , 蜂巢的产品单价相对较高 , 甚至高于强势的行业龙头宁德时代 。 招股书披露 , 宁德时代一直是蜂巢的供应商之一 , 2019年、2020年蜂巢在宁德时代的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44%、51% , 直到2021年才开始显著降低到10% , 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到5% 。
蜂巢电池:走出长城,直面关隘丨IPO观察
文章图片
蜂巢能源主营业务毛利率同行对比 , 来源:招股书
提升规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杨红新在接受36氪专访时也曾表示 , “大规模制造的规律是产能每翻一倍 , 制造成本会下降10%-15% 。 ”
实际上 , 自独立以来 , 蜂巢就一直在强调自己的第三方身份 , 一方面对外部股东开放融资 , 另一方面也积极拓展外部客户 。 2021年 , 蜂巢引入零跑、哪吒等外部品牌 , 后来又与吉利、小鹏、赛力斯、理想等多家车企形成供货或定点 。
蜂巢电池:走出长城,直面关隘丨IPO观察】与中创新航、欣旺达等电池新秀类似 , 蜂巢也吸引到小鹏、小米等多家下游车企的投资 。
今年销量势头强劲的新势力品牌哪吒和零跑 , 已经成为蜂巢当前最重要的外部客户之一 。 上半年 , 合众新能源(哪吒母公司)、零跑汽车与蜂巢的销售金额分别达到3.7亿元、3.0亿元 , 占比分别为10.6%、8.6% , 而“长城系”占比已经降到53.4% 。
当然 , 这也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 公开资料显示 , 去年长城汽车分别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签署了合作协议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降低蜂巢与之的关联交易 。
登顶不易
这仅仅是个开始 。 独立出来的蜂巢 , 希望冲击行业第一阵营 。 600KWh的产能规划背后 , 杨红新定下的目标是:到2025年占据全球25%的市场份额 。
蜂巢的激进扩张也是有底气的 。 去年年底宣布600KWh规划时 , 杨红新曾对外表示 , 蜂巢收到的乘用车订单已超400KWh , 但彼时其产能仅5GWh 。
招股书也公布了蜂巢接近30个项目定点 , 包括吉利、东风、北汽等传统车企 , 以及哪吒、合众、小鹏、理想、岚图、集度等新势力品牌 , 定点项目覆盖了电芯、模组、电池包等全产品线 。
作为后来者的蜂巢能源 , 虽然错失了第一波发展机遇 , 但在技术路线、产品规划上可以轻装上阵 , 提供更新的解决方案 , 这是其获得如此多车企青睐的重要基础 。
蜂巢的产品和技术亮点是无钴、短刀和叠片 , 分别从原料、电芯形态和制造工艺上提升了电池性能 。 2020年蜂巢第一代无钴电芯就已经量产 , 现在第二代产品已经在开发中 , 而根据规划 , 未来蜂巢的电芯将全系“短刀化” , 长度300mm、600mm两种尺寸 , 并覆盖1.6C-4C的超快充能力 。
打开市场并不容易 。 招股书显示 , 蜂巢能源的研发费用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 , 管理费用率则在今年上半年超过16% , 显著高于行业5.8%、4.0%的均值 。
蜂巢电池:走出长城,直面关隘丨IPO观察
文章图片
蜂巢能源研发费用率同行对比 , 来源:招股书
布局无钴电池、叠片工艺等尝试弯道超车 , 激进的扩张步伐也能看出其对自身技术和定点情况的信心 , 但大规模量产仍需要通过层层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