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进展远不达预期,市场还会等待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吗?( 二 )


首先 ,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高度白热化阶段 , 销量屡屡增高的比亚迪、蔚来和理想等国产新能源车企 , 以及层出不穷的造车新势力公司 , 已经大幅压缩了留给后来选手的增长空间 。
而且因为这些车企投入了大量资源打磨产品体验 , 建设全新的销售、售后体系 , 使得他们的综合用户体验相比早年的国产车企可谓提升了一个维度 , 因此即使一直享有纯电动车开创者红利的特斯拉 , 也因为国产车企的竞争导致其在手订单里迅速下降 , 因此接连三四次启动各种方式的降价促销 。
如此高强度的竞争 , 必然会催生出一批战斗力极其强悍的车企 , 届时初次登场的小米汽车也就需要面对比当下更猛烈的竞争 , 它能有多大的几率打赢这场硬仗 , 虽然没有人会知道这个答案 , 但它的几率肯定不会高 。
【ea|进展远不达预期,市场还会等待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吗?】其次 , 不同于一直在汽车领域默默无闻 , 但是其实已然在全产业链暗自布局多年的华为 , 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技术、经验积累可谓相当于零 。
智能汽车最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 , 华为能够做出电机和电控 , 但是小米都需要外购 , 这就使得小米汽车也将会陷入小米手机的窘境 , 任何技术都需要依靠供应商 , 产品很难做出差异化 。
而想要在这些领域迎头赶上特斯拉、比亚迪和华为 , 小米就需要投入几倍于前者的资源才有机会实现反超 , 但是碍于小米过往对硬件设计、制造技术的不重视 , 真正实现反超的机会非常渺茫 。
总体而言 , 虽然雷军为小米汽车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 , 但是碍于项目研发制度的设计不合理 , 导致进展极其缓慢 , 且小米此前完全没有任何造车经验 , 小米汽车的前景不容乐观 。
但是 , 这也并非意味着小米汽车已无出路 , 反而当下有一条最适合小米突围的道路选择 。
小米汽车的出路在哪? 多年以来 , 雷军屡屡在公开场合讲述他的移动互联网理念——唯快不破 , 其实这在造车领域同样适用 。
既然自研造车路线费时费力、进展缓慢 , 对于拥有千亿元现金储备的小米而言 , 现在最好的选择是直接收购一家造车新势力公司 。
这不仅可以帮助小米迅速获得一套完整的汽车供应链体系 , 同时也能够免除在汽车硬件工程方面的大量投入 , 将现有的资源和人才投入到小米更擅长的软件领域 。
否则到 2024 年 , 小米即使还有机会同行业内一流供应商合作 , 那需要付出的各种成本也将会比现在高非常多 。

而且现在可以趁着一众新势力还没有入局手机领域 , 小米现在入场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其米家生态互联系统的价值 , 使得小米汽车用户能够获得比其他汽车用户更连贯、一体化的交互体验 。
否则随着华为与二三线车企的深度合作继续进行 , 未来智能汽车生态很可能会全部被华为占据 , 这也正是为何蔚来、特斯拉以及吉利都有推出自有品牌手机的打算 。
总体而言 , 相较于蔚小理等独立造车新势力 , 小米汽车的的确确算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富二代 , 而且软件领域的开发经验更丰富、更成熟 , 但是与极氪、阿维塔这类传统车企的富二代相比 , 小米汽车又在汽车硬件研发、制造方面毫无经验 。
因此虽然小米汽车想要慢步走、稳下来 , 但是其实现在正是需要小步快跑的时候 , 只有尽快抢下更多的市场份额 , 小米汽车才有机会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立足 。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非是当年的智能手机市场 , 入局的技术门槛、资金门槛不可相提并论 , 卖得越多 , 能拿到的驾驶数据、路况数据越多 , 这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