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腾|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激光雷达( 三 )


早期的激光雷达市场,主要是那些不计成本科技公司做自动驾驶测试用。比如2016年,一枚由美国厂商Velodyne制造的16线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售价约8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1万元),一枚以同样原理制造的64线激光雷达售价高达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1万元)。
今年年初,国金证券发布研报《放量在即,激光雷达开启前装元年》称,已确认搭载激光雷达的前装量产车型将于2023年突破30万台,价位集中在40-80万元。但长期来看,未来高阶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将逐步将整车成本控制在1000美元以内。
而根据华为计划,其等效96线激光雷达的价格将要下降到200美元/台,未来目标是将价格下探到100美元/台,解决激光雷达上车的成本瓶颈,为L3级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提供可能。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集光、机、电一体化的精密传感器,它的核心元器件不只有运算芯片,很多核心光机电的零部件和技术不都遵循‘摩尔定律’”,速腾聚创向虎嗅表示。激光雷达内部有数百个细分器件,在生产工艺上,物料成本和设备调试成本高;在产品结构上,机械部分增大了雷达的体积和重量。
想要降低成本,就需要从最底层的芯片开始改变。“芯片化升级,可以把激光雷达的成本和量产的棘手问题,变成了一个‘半导体’问题。”禾赛科技告诉虎嗅。
实际上,激光雷达的BOM成本(物料成本)中,占据大头的激光收发模块,包括了激光器、探测器、激光器、激光驱动、模拟前端等电子部件。通过将这些激光器元器件集成在芯片上,来实现降低物料成本、降低安装调试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不断提高半导体的制程,进一步降低芯片成本。
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价格战”,通过“芯片化”来降低价格的做法,非但没有以牺牲产品的性能为代价,反而还“顺便”带来一系列性能、功能上的提升。
比如速腾聚创的“智能固态激光雷达M1”,是基于二维MEMS智能芯片扫描技术而来。不仅内部结构更精简、元器件更少、集成度更高,同时,它还多了一个“凝视”功能,可动态调节分辨率以及刷新率的大小。
速腾聚创也告诉虎嗅:“MEMS方案中,技术壁垒比较高的是二维MEMS智能扫描芯片,我们用的MEMS芯片是完全自研的,该芯片已通过车规验证,目前正在规模化车规量产随M1交付定点客户。”
但是众所周知,芯片化是一个长周期并且极容易失败的工作。所以理论上,只有厂商大量出货、车企大批应用,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才能被市场所验证,并且反过来推动新技术迭代。
说白了,这就和当年动力电池一样。早期的磷酸铁锂电池,因为性能不如三元锂而一直不被看好,但因为其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所以在特斯拉、比亚迪都采用磷酸铁锂之后,拉动了规模化效应。越来越多的厂商去通过技术方式来解决它的短板。
03规模之争:车企与厂商的博弈
“规模化是降本的核心条件之一。”
速腾聚创也向虎嗅表示:“激光雷达技术的突破和成熟,是从产品设计出发,精简结构,提升可制造性,降低产品量产所需的物料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大规模的前装订单是激光雷达进入车规量产阶段的触发条件,量产的规模化效应也随之带来激光雷达元器件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下降。”
汽车是一个规模化效应尤为明显的行业,动力电池已经证明过,如今到了激光雷达行业。
“成本及规模化一直处于动态平衡中,成本下降带动规模化应用,规模化应用又使得成本下降,两者处于正向反馈中。这从这几年激光雷达的成本下降便可以看出来。”轻舟智航感知总监张雨告诉虎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