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大赛作品 创业类活动意义

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创业大赛作品 创业类活动意义

文章插图
第五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闭幕式 。(图片由浙江大学提供)
“我从未想过放弃 。做实验很有意思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叶说 。
前不久,叶刚刚参加了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在本次大赛中首次设立了高中生萌芽段—— 。冰雪奥运志愿者机器人、智能终端秒变智能麦克风、无线传输智能坐姿识别系统、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的治疗手、足、口的新化合物、自行车安全预警系统……包括叶在内的60名高中生亮相比赛 。
那么,中学生在大学生的竞争中会获得什么呢?这个平台对中学生意味着什么?在比赛中,采访人员采访了许多高中生和他们的导师,在他们的故事中寻找答案 。
高中生就应该大胆地想 多天马行空都没关系
应该说,与大学生的“高排名”事件相比,高中生的事件更“接地气” 。
来自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齐一中学的傅文轩和乐依林是两个柔弱的女孩 。他们的入门项目是自行车安全预警系统 。“自行车两侧投射有激光投影,可以清晰地告诉路人自行车的行驶范围 。”乐依林说,此外,公交车上还有蜂鸣器,有人靠近时会鸣响,提醒骑车人有路人靠近,告诉路人有自行车靠近 。
“应该说,这两个学生这个创新项目使用的核心技术并不先进,使用的很多元器件也可以直接在市场上买到 。”同济大学附属齐一中学科技辅导员老师王镇说,但真正值得称赞的是,孩子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寻找答案 。
这个项目原本很简单 。
傅文轩、乐依林看到骑行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多数自行车都没有警示灯,尤其是晚上骑行时,安全隐患很大,所以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能否给自行车加装警示灯 。
这一步实现后,他们认为警示灯只是被动提醒 。如果有物体靠近时自行车上有自动提醒装置,会更理想,于是他们想到了自动报警蜂鸣器 。
【大学生创业大赛作品 创业类活动意义】当他们达到这个目标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需要学习编程 。“但我们都在学习文学,在编程方面完全‘零基础’ 。”傅文轩说 。于是两个人在校内校外向老师请教,学习了一点,从最初的编程“门外汉”到编写一个“别人不喜欢”的程序,最后能够熟练编程 。
“对他们俩来说最感人的就是这种气势 。如果他们不明白,他们会想办法向老师寻求建议 。这个探索过程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王镇老师说 。
“科学研究就像把一个黑匣子放在你眼前 。探索的过程就是一层一层打开这个黑匣子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赵霖说,许多中学生从事创新和科学研究 。他们可能会使用许多现成的模块 。最初的任务就像“乐高”,组装、拼接、并联、串联 。但是,在简单的操作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会有自己改变的冲动 。随着一步一步的深入,“当‘黑箱’被一层一层打开时,他们会发现研究的乐趣 。”
如果没有探索的兴趣,没有探索的享受,即使孩子接触到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也只会停留在这种机械应用的层面 。有了乐趣,就有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这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正如萌芽段评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徐宁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最重要的是有想法 。”“高中生应该大胆开放地思考,
多天马行空都没关系” 。
科研中最大的挑战是面对失败 不是一次失败,而是不停失败
在探索中产生了对研究的兴趣,在天马行空的思考中有了创新的火花,但是这些还都只是离创新更近了,要想成为创新阵营中的一员,还缺少一种历练,那就是失败的历练 。
叶可塑对此有着比同龄人更深的理解 。
应该说叶可塑做科研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
叶可塑的妈妈是从事医药研究工作的,从小时候起,叶可塑就对实验室、做研究等毫无陌生感,所以从上高一起,她就报名参加了学校和中科院一个研究所组织的科考营 。在科考营的学习中,叶可塑了解到,海洋微生物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经常会产生一些新的化合物 。叶可塑想起妈妈曾经提到过的还没有找到根治办法的手足口病,叶可塑由此确定了自己研究的方向:在海洋微生物中寻找治疗手足口病的可能 。
有了想法,有了高大上的实验室,再加上从小在科研氛围中的耳濡目染,叶可塑的创新研究很快上手了 。
这时,叶可塑的挑战才真正来到 。“我意识到了科研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面对失败,不是一次失败,而是不停的失败,是即使你所有的实验流程都是正确的,仍然无法提纯到你想要的纯净化合物,那种无奈不可言表 。”叶可塑说 。
叶可塑介绍,真正做起实验来,有些步骤是枯燥而繁琐的,“我们要守在那里一整天,可能才能接完40根试管,再把这些全部点样在硅胶板上,如果配比溶液的剂量不对或者比例稍不合适就会失败,只要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得全部重新来过 。”叶可塑说,她最夸张的一次是“一天点了300多个样” 。
不过,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叶可塑与自己的小组成员终于有了成果,而且他们的成果通过抗病毒检测的鉴定对手足口病有效 。
“虽然孩子们的研究成果在对抗疾病方面还不是效果最佳的,但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叶可塑的指导老师、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杨艳君说,研究和创新总是伴随着缺憾和失败 。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发现不发现新东西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尝试过、失败过、成功过,有了这些就足够了 。
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说,高中生搞科研、搞创新最重要的不是他们创造出了什么,而是在亿万中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我敢闯我会创’的种子”,有了这样的种子,他们才能在不远的将来更快更好地迸发出创新的力量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 樊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