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竞争x86/ARM的第三大处理器架构RISC-V:在我国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二 )

于2022年3月成立的武汉二进制半导体公司是其中之一,其副总经理蔡敏就在此次论坛上表示,公司正在研发一款基于RISC-V架构的车规级MCU芯片伏羲2360,主要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三电控制、ADAS、整车控制等领域,预计2024年12月正式推出 。
芯来科技CEO彭剑英表示,无论RISC-V,还是ARM,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上车均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超长的车规级认证是第一道大关,而在智慧座舱领域,高通已经建立起的平台和生态护城河,新玩家面临的挑战巨大,RISC-V更是如是 。
“不过在车载以太网,包括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ADAS等对软件及生态依赖不太强的领域,RISC-V应该会最先落地 。”彭剑英补充道 。
从服务器向PC渗透,AR或将成未来主战场
对于CPU来说,服务器、PC以及智能手机才是更加庞大的市场,已经在IoT领域打好基础的RISC-V,将如何一步一步进军高性能以及移动计算领域?
嘉楠科技副总裁汤炜伟表示,一个新的架构想渗透到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往往都是“从低向高“渗透,但对比ARM替代x86,RISC-V的渗透路线又有所不同 。
“服务器面向B端,PC面向终端消费者(C端),因此需要十分完备和友好的软件生态,才能得到用户广泛认可,这意味着RISC-V渗透到PC比渗透到服务器对软件的依赖更大,所以RISC-V会更先渗透到服务器而不是PC端 。”汤炜伟说道 。
x86独占服务器山头已久,努力多年的ARM服务器初见成效,为何RISC-V也要进军高性能领域,最关键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阳昕认为,安全可控是最关键的驱动因素 。“ARM之所以可以在服务器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于其在手机端的强占有率,因为手机最终需要同数据中心相连,连接之后形成自主可控的生态,是产业本身需要的东西 。”阳昕说道 。
汤炜伟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但我觉得‘安全可控’不是大家所谓的纯粹政治意义上的安全可控,而是指无论是x86和ARM架构集中在少数供应商手中,对于下游客户而言是一种供应链风险,无论是什么样的客户,都在追求整个技术链路上的安全可控 。”
如果说服务器、PC以及智能手机是RISC-V可以去替代的市场,那么被视为下一代移动计算领域的VR/AR/MR,则是RISC-V可以与x86、ARM同台竞技的市场 。
戴伟民认为,苹果在AR的专利布局上投入很大,AR是值得RISC-V注意的增量市场 。
芯原股份高级副总裁、定制芯片平台部总经理汪志伟表示,就芯原帮助客户设计AR眼镜的经验来看,这一领域是深度定制的芯片市场,是异构硬件计算平台,对功耗和性能都有一定要求 。
“对RISC-V而言,需要提升与主流操作系统的融合,尤其是轻量级的操作系统,安卓在这个领域比较重量级,这正是RISC-V的优势 。”汪志伟说道 。
避免架构碎片化,加固专利池
由于RISC-V的开源开放,可以扩展指令集,因此就会出现在不同细分领域都存在一定的指令集扩张 。一定的指令集扩展是生态多样化的表现,不过一旦在同一细分领域出现多种指令集扩张,就容易造成RISC-V架构的碎片化 。
那么如何避免碎片化?
汪志伟表示,除了在细分领域保持指令集一致之外,还要鼓励大家开源,支持主流、开源的操作系统,与诸如Linux之类的开源社区合作,与整个软件生态共同成长 。
彭剑英则认为,有竞争力的公司需要越来越有自信心,抱有“我对RISC-V也要有贡献”的心态,如果要对某一细分领域进行指令集扩张,尽量抽出细分领域的共性,例如DSP共性指令,形成统一的标准之后,相应的编译器和软件的供应链也能得到统一,每一家企业又可以针对性地做出一些特色性的东西,在实现差异化的同时避免碎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