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管控平台建设分析

薛瑶瑶w:akrxyy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嘉定201801
摘要:本文以物联网、GIS等技术为基础 , 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 , 在探究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管廊现状及相关技术飾基础上 , 对其智慧管控平台的建设展开了研究 , 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及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GIS系统;地下综合管廊;管控平台
引言
2015年 , 国家财政部与住房城建部公示了10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 , 自此管廊建设在国内许多城市相继展开 。 传统方式下 , 地下管线的建设缺少系统规划 , 容易给道路建设等造成不良的影响 , 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方面的管控十分独立 , 且缺少有效、时效性强的监控与管理 , 这导致了财力物力的严重浪费 , 增加了其运营维护的难度 , 留存了许多安全隐患 , 若出现事故还可能引起连锁、衍生的灾害 , 对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 而综合管廊是将这些管线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集中建设 , 进而提高地下的空间利用率 , 再结合物联网、GIS等技术打造智慧的运维管控平台 , 从而大大降低地下管廊在建设、使用等阶段出现故障、灾害的几率 。 而要想建设智慧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信息管控平台 , 需要考虑经济、适用、安全等建设要求 , 考虑标准化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建设需求 , 考虑实际管控工作的便捷性、有效性等工作需求 , 因此需要积极借助物联网、GIS等先进的信息技术 。 由于综合管廊涉及多种管线 , 要想建设统一的维护标准 , 实现实时管理的需求 , 需要建设相应的监控与管理系统 , 综合管理方面 , 综合管廊有许多附属设施 , 要保证管廊安全运行、有效监管 , 就需要保证各子系统间数据一致 , 不能存在信息孤岛 , 这就要求管控平台有统一、灵活、快速响应且全面的系统架构 , 能满足现有的管控需求 , 又能一定程度满足未来新业务需求 , 实现管廊系统信息的高度集成 , 综合管控管廊主体、各类管线、附属设施及相应使用人群的相关信息 , 并依托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有效、及时的信息互联与互通;监控方面 , 传感设备及时监测综合管廊内部消防、温度、气体等环境数据 , 利用GIS、BIM等技术获得相关监测数据的地理位置等信息 , 这些信息通过互联网等技术传递至监控中心 , 管理者进行监测、监控及相应的数据分析 , 对己发生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合理的处理 。
1、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管控现状分析
上世纪中叶 , 欧洲城市建设中发展出了综合管廊的概念 , 之后被日本、美国等国家先后引入 , 而我国台湾、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区也建有一定规模的综合管廊 , 并己经投入运营了多年 。 国内外对综合管廊的研究集中在可行性分析、施工建设和规划设计等方面 , 对管廊的运维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 。 我国2015年出台的相关政策中 , 指出各大城市应大力且合理的发展地下综合管廊 , 解决“里子”问题 , 但结合国内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情况 , 其管控尚存在以下问题:
1.1管廊管理的方式落后
目前国内己建成在运营中的地下管廊 , 多数以传统物业管理的形式来对综合管廊开展安全监控等方面的管理 , 且部分日常管理工作依然以纸质文档的方式进行 , 这导致应急指挥调度、资料查阅、管廊巡检反馈等工作无法高效的开展 , 无法被有效的统筹规划 , 导致信息互联不及时、反馈滞后 。
1.2管廊管理单位的工作机制不合理 , 各单位间联动性不足
综合管廊的管控涉及不同的方面 , 因此其管理也涉及到不同的运营公司、权属单位及政府 , 要想同配合 , 开展有效的信息互通和协作管理 , 需要各单位间形成及时、合理的联动机制 , 且各单位内部建设合理的工作机制 , 但目前大国书己运营的管廊没有建设一个信息化的整体管控平台 , 各单位内部也缺少标准化的工作机制 , 这就导致各单位间的信息传递方式过于多样 , 无法保证信息互通的速度 , 埋下了许多存在安全隐患 , 不利于统一管理及政府的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