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看娱乐象限 , 作者在秒 , 编辑是卓杰
人生的戏码包括但不限于 , 走高走低 , 或扶摇直上 , 也有跌宕起伏 , 冰与火 。而这些悬念 , 在资本市场上 , 应该都有 。
一周前 , 以创业板开市以来最低发行价1.55元/股的IPO起家的读客文化 , 上市当天暴涨19倍 , 刷新创业板首日涨幅纪录 。收盘价为31.66元/股 , 静态市盈率高达245.66倍 , 展现了新股神话 。
但上市后第二天 , 阅客文化遭遇滑铁卢 , 当日下跌25.77% , 为两市最高 。被业内人士视为“基金一日游” , 并不乐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 读者的股价继续遭受挫折 , 一路下跌 。
招股书显示 , 读者文化的主营业务为图书策划发行及相关文化增值服务 。作为国内知名民营出版企业 , 读者文化曾经包装重塑《藏地密码》小说 , 引爆市场 。近年来 , 在业内引起热议的“三圈”系列书籍封面 , 就是来自读者 。
众所周知 , 出版业在资本市场上并不显眼 。行业龙头中信出版在图书市场份额第一 , 但却是中信集团庞大帝国的最小分支 。在民营出版行业 , 过去2017年只有新经典进入a股市场 。
不过 , 自ReaderCulture申请上市以来 , 其他民营出版公司今年也变得活跃起来 , 争相IPO , 一窝蜂涌向创业板 。
2月22日 , 国脉文化正式提交IPO注册稿 , 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7月21日 , 其上市状态生效 , 正式进入上市轨道;6月30日 , 创业板也宣布接受北京摩铁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 , 并披露了摩铁的招股书 。
现在 , 读者在创业板上的打样已经成功落地 , 而果麦和磨铁则在后面 , 都是关于图书出版的故事 。不知道会不会有很大的不同 , 还是旧事重提 。
我们不做资本预测 , 只看三家书商的“精进” 。
也许是因为出版业本身单调 , 需要打磨 。巧合的是 , 无论是读者、果麦还是磨铁创始人 , 都是故事大师 。
010年到1010年 , 人们被《蜜雪冰城》的主题曲所主导 , 其神奇的旋律笼罩着线上线下 。
这首超级主题曲的运营方是知名营销公司华华 , 由华山和华南兄弟创立 。中国和中国牵头在国内推出了无数知名的营销案例 , 包括蜜雪冰城、西贝小面村、小魁华儿童口服液、楚邦酱油等 。
华山和华南在中国被称为“创意兄弟” 。当然 , 也有关于“广告流氓”的恶评 。然而 , 他们的性格却大不相同 。花山严谨自律 , 喜欢读书;华南豪放优雅 , 喜欢喝酒打牌 。2006年 , 性格豪放的华楠创立了客户阅读文化 。
文章插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营销之道” , 是写进读者文化的商业基因和原始血液 。创始人华楠甚至一开始就提出了“卖牙膏卖书”的想法 。总之 , 他把书当成了快速消费品 , 一时间被围攻 。
e="font-size:15px;">有位朋友打电话批评华楠:你卖牙膏就卖牙膏去 , 在图书行业折腾什么 。
但华楠曾经在《商道》栏目阐述过自己的理念:牙膏属于快消品 , 快消品的核心在于它是低成本 , 而且大规模销售 , 成交价在20元钱左右 。如果要实现1亿元的销售额 , 必须卖出几百万册 。对我们来说 , 就必须把图书当成像牙膏那样的快消品销售 , 把模式移植过来 。
“好故事不一定有好市场” , 但华楠坚信 , 好的传播理念和营销方式却能称霸市场 , 就像他们曾经无数次做到的那样 。
对读客而言 , 图书销售几万册是微不足道 , 每本至少应该卖五六十万册 。为了推动品牌营销 , 读客采取了各种“卖书” 的方法策略 , 比如超级符号、货架理论等 。
读客的经典畅销书《藏地密码》原名叫做《最后的神庙》 , 读客进行改名后 , 还在封面上设计了一个风马旗 。风马旗是西藏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 被人们所熟知 。采用风马旗这一超级符号 , 表明了《藏地密码》的故事背景是西藏 , 也放大了西藏文化的吸引力 。还有读客旗下的畅销书《侯卫东官场笔记》 , 封面上设计了一个非常醒目的红色大公章 , 刺激眼球 , 同时传达了书籍内容与官场权力相关 , 引起社会关注 , 促进图书销售 。
读客图书的封面并不追求美 。读客致力于让自己图书也成为符号 , 获得注意力 。《藏地密码》从1 本到10 本 , “西藏彩条”堆叠的视觉冲击 , 放在书店里 , 一下子就让周围的图书沦为背景 , 这就进一步形成了读客的“货架理论” 。
文章插图
读客的图书 , 从封面到封底再到书脊 , 全是符号 , 列成一排就是“货架理论” 。
从实际结果来看 , 读客确实是最会传播“畅销观念”的图书公司 , 也是公认的“超级畅销书”制造者 。
据招股书显示 , 截至 2020 年末 , 读客文化累计销量最高的图书为“半小时漫画”系列 , 至今已销售1174.53 万册 , 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则分别是“藏地密码”系列、“银河帝国”系列 , 累计销量分别为 580.83 万册和 565.65 万册 。
然而 , 随着数字化阅读的逐渐普及 , 电子书对纸质图书市场产生冲击 , 并且影响不断扩大 。这也是所有“书商” 都面临的危机 。
其实近年来 , 读客也在开拓数字出版领域 , 发展自身的电子书 , 以及有声书领域等 , 比如与阅文集团业务合作 。2020年 , 阅文集团是读客文化第五大客户 , 为其提供数字内容服务 , 销售金额1494万元 , 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为3.66% 。
但现阶段读客文化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纸质图书业务 。2018年至2020年 , 纸质图书销售营收占比分别为85.63%、83.63%和81.29% , 比例有在下降 , 但数字内容、版权运营等其他业务收入仍然微小 。
不过对于读客来说 , 即使从纸质图书换成电子图书 , 读客的定位始终是用营销理念和策略去打造和推广图书的出版企业 。关键点不在于如何做好一本书 , 而在于如何卖好一本书 , 为每一本图书打造全新的购买理由和附加价值 。
华楠介绍过一个案例 , 一个小伙子发在网上写自己创业经历的一个帖子 , 读客签下来之后让编辑重新改成了一个日记体小说出版发行 。作者对这本书的感情非常深 , 一定要用原名《绝地反击》 , 但读客坚持要叫《发财日记》 。
俗吧 , 作者也觉得太俗 , 不能表达他的艺术品味 , 表示不想出版 。结果读客说 , 那就不出吧 , 到此为止 , 合同撕毁 。作者就妥协了 , 但还是在后记里强调说明 。
“这本书一出来就火了 。”华楠非常有自信 , “如果叫‘绝地反击’ , 这本书肯定是没有卖点的 。”
“读客本质上是一家销售词语和符号的公司 , 无论是做实体书出版商、数字出版商 , 还是做影视、游戏 , 我们的核心价值都没有变化 。”
02、网文写手:作家是财富密码定义与记忆往往存在一些延迟 。当路金波以”李寻欢“这个网名活跃在各大文学论坛 , 成为现实意义上“第一代网络文学写手”的代表人物时 , 中国网络文学的概念还未正式提出 。
2000年 , “李寻欢”加入中国大陆第一家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 , 担任内容总监和战略发展总监 。2002 年 , 出版巨头贝塔斯曼收购“榕树下” , 路金波正式告别文学青年的身份 , 开始经营图书出版的业务 。
“李寻欢”这个名字在江湖上隐去 , 取而代之的是作为文化经理人的“路金波” 。
文章插图
路金波先后在贝榕书业、万榕书业担任职业经理人 , 与诸多知名人气作家签约合作 , 策划出版了众多青春文学畅销书 , 如韩寒的《一座城池》、安妮宝贝的 《莲花》、王朔的《我的千岁寒》 , 成为中国畅销文学的一代传奇人物 , 同时也被视为“业界公敌” 。
2012年 , 路金波带领原万榕书业总编辑瞿洪斌、文化运营总监刘大可等原班人马的核心工作团队进行重组 , 成立果麦文化 。
果麦文化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 , 形成了出版、电影、新媒体三大业务主线 , 其中以大众出版为主 , 先后推出《小王子》《皮囊》《浮生六记》《我所理解的生活》和《人性的弱点》等超级畅销书 。自 2014 年后 , 参与出品《后会无期》《万物生长》《万万没想到》《乘风破浪》《飞驰人生》5部电影 。
2008年《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路金波时所书 , 至今仍不过时 , 只是要素更多了:“他从文学青年变成商人 , 把文化消费弄成流水线作业 , 在红尘中一路狂奔 。”
作为书商 , 路金波同样是营销高手 , 但和华楠不同 , 路金波更懂得针对作家展开营销 。
路金波曾说 , “韩寒的书 , 就算里面是白纸 , 我们把它塑封了也能卖10万 。很多人就是冲着韩寒这个名字去买的 。”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 , 路金波是圈内最敢在作者身上押宝、往书上砸钱的人 。2005年 , 路金波一口气给了韩寒和安妮宝贝每人200万 , 当时的出版界感到地动山摇 。而这 400 万的“天价”只是预付稿酬 , 出版商觉得这是扰乱市场 , 但这只是路金波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
他列了一个名单 , 都是当时文坛的标志性符号 , “我要把他们全部签下来 。”
路金波像看股票K线一样挑选作家 , 谁的书销售量大 , 增长趋势好 , 就优先考虑 。路金波出手阔绰 , 加上初代网络写手的人脉 , 手里渐渐聚集了韩寒、安妮宝贝、饶雪漫、王朔、张悦然、蔡智恒、郭妮、 冯唐等一批炙手可热的“豪华”阵容 , 作家是他的摇钱树 , 也是他纵横出版界 , 掌握的畅销诀窍 。
这种思路延续到了果麦文化 , 明星作家也是果麦“畅销书”的不二法宝 。
果麦文化在成立之初就不吝重金 , 与合作多年的韩寒、安妮宝贝、安意如、冯唐等继续保持合作 , 深耕文学文艺类图书细分市场 。又与易中天、骆玉明、朱大可等学者教授签署了合作协议 。公开资料显示 , 自2012年起 , 果麦文化与易中天签约40多部作品 , 而杨红樱自2018年合作至今 , 已经签约了100多部作品 。此外韩寒、冯唐等知名作家均签约了10多部作品 。
并且 , 果麦的股权还和旗下作者深度绑定 , 加深作家对公司的归属感 。在果麦文化招股书中的合伙人名单显示 , 其中韩寒、易中天、张皓宸、李继宏、冯唐等多位知名作家或其亲属 , 持股分别为4.5278%、0.1864%、0.1981%、0.2796%、0.1864% 。
文章插图
明星作家无疑能够贡献出优质IP , 为果麦文化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 。但随着明星作家的产量逐渐下滑 , 以及主流消费群体发生改变 , 曾经挑大梁的明星作家对于企业的贡献能力已经大幅缩水 , 比如韩寒 。
不过在路金波眼中 , 作家是可以预判的K线 , 那么读者自然也是可以透视和引导的动态对象 。
过去 , 路金波认为比较容易引导的消费者是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 , 前者是他的目标市场 , 他曾为此打造了”郭妮“系列等好几条流水线生产 , 而后者则被 “ 百家讲坛 ” 霸占着 。但创立了果麦文化之后 , 易中天成了果麦通俗历史类目的灵魂人物 , 这无疑是路金波向“百家讲坛”市场发起的完美进攻 。
而早在多年前 , 路金波也意识到 , 他要做更广义的内容提供商平台 , 传统图书只是其中一部分 。电子书、有声书、手机书都要开始尝试 , 或许还会涉足影视改编 。路金波豪言:“未来十五年 , 出版商一定会消亡 , 但我的公司还能存在。”
果麦如他所愿 , 同时瞄准了其他领域 , 只是现实和读客一样骨感 。
招股书显示 , 果麦文化的主营业务包括图书策划与发行、数字内容业务、IP 衍生与运营三部分 , 其中图书策划与发行在2018年至2020年的营收占比为94.58%、96.44%、96.48% , 均在总营收的90%以上 , 为其唯一的支柱业务 。也是三家中业务收入占比的单一程度最为夸张的 。
但卖书嘛 , 果麦确实有其所长 。比如注重打造品牌风格和特色 , 除了畅销书之外 , 果麦喜欢老书新作 , 重制公版书经典 , 彰显其格调 。
并且果麦主打图书的外观美 , 和精致的装帧设计 。内页大量采用瑞典的轻型纸 , 配以苹方字体 , 再利用精美的封面吸引读者 , 体现了果麦文化高级淡雅的审美偏好 , 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品位 , 贩卖一种生活方式 , 大获成功 。
“封面好看”、“有逼格”也已经成为了果麦文化旗下图书在读者眼中的第一印象 。
“我想说出未来的出版商不是靠印书赚钱的 , 我们卖的是一个故事 , 但最终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路金波在十年前就充满笃定 , 只是现在卖的还是书而已 。
03、诗坛先锋:死磕文化的副业出版界过去有“四大波”的说法 , 凤凰联动的张小波 , 长江文艺的黎波 , 曾经万榕如今果麦的路金波 , 还有一个 , 就是磨铁图书的沈浩波 。
作为磨铁图书的创始人 , 早年间接受采访时 , 沈浩波这样形容自己:“我其实就是一个幌子 。”
这句话非常沈浩波 。因为沈浩波本来也不是一个企业家 , 他是一个诗人 。
文章插图
【主要收入来源填什么 创业收入来源怎么写】还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念书时 , 沈浩波就开始诗歌创作 , 还和同学创办了一本名为《朋友们》的诗刊 。后来他发表《谁在拿90年代开涮》 , 引发过中国先锋诗界的写作大论争 。
通过直白先锋的风格掀起了“下半身诗歌运动”的热潮 , 沈浩波在诗坛小有名气 。毕业后 , 他曾在报社担任编辑部主任 , 一年后 , 所在报纸停刊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 沈浩波每天就在咖啡馆里写诗 。
但坐吃山空 , 他觉得自己没得选 , 只能下海 。“我是一个文人 , 要养活自己 , 但我不想在任何体制内工作 , 不想被人管 , 只能做生意 。”
出版是沈浩波最熟悉的行业 , 他拉来另一个诗人朋友 , 两人凑了15万元 , 共同成立了一家图书工作室 , 创业之初并不顺遂 , 但沈浩波凭借敏锐的嗅觉 , 发掘了春树的小说《北京娃娃》 , 迅速在业界走红 。
2004年 , 沈浩波找到了从事出版业的漆峻泓 , 合作成立了“磨铁文化传播公司” 。四年后 , 北京磨铁文化传播公司获得风险投资 , 完成股份制改造 , 磨铁图书正式成立 。磨铁是行业里最早进行资本化运作的 , 也一举成为出版界引入风投资金最多的民营公司 。
业内人士对沈浩波的评价是“传统出版业的颠覆者” , 沈浩波却一脸无辜:“我没有颠覆啊 , 我一直都在‘建设’ , 在添砖加瓦 。”
磨铁文化的成功同样离不开通俗文学的畅销书 , 主要是网络小说 。沈浩波先是看中了《诛仙》 , 对其内容重新梳理后 , 他打出“玄幻小说”的旗号 , 一出就是八册 , 《诛仙》为磨铁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畅销书运作模式 , 也使磨铁这个名字在网络文学创作者中声名鹊起 。
后来的《明朝那些事》、《盗墓笔记》等网络小说如法炮制 , 一炮而红 。当年明月、南派三叔等一批当红网络作家后来都与磨铁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
很多人也认为 , 磨铁如今能上市 , 最大的招牌还是两大王牌作者:当年明月和南派三叔 。毕竟截至2020年末 , 磨铁排名前二的畅销书 , 还是《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和《盗墓笔记》系列 , 为其业务增长带来稳定保证 。
文章插图
但磨铁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局限 。这些年 , 磨铁图书不断推出 “铁葫芦”“黑天鹅”“文治”等子品牌 , 出版内容涉及文学、财经、社科、心灵自助等 , 提出“好书 = 社会价值 + 文化价值 + 商业价值” 的口号 , 并把内容产品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 , 在品牌上打出了一些“书商”之外的声誉和文化影响力 。
在“2018书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现场 , 磨铁和果麦一起获得了“年度民营出版商”奖项 。而这一年 , 磨铁发行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 以深刻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2004年 , 沈浩波曾经提出“跟文化死磕” , 后来这个口号成为磨铁的企业文化 。沈浩波对“磨铁”也做出了全新的注释 , 那是一句来自圣经的话:“铁磨铁 , 磨出刃” , 它的意思跟死磕差不多 。
磨铁的愿景也很伟大 , 希望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拥有更多、更好的内容产品 。而当沈浩波笑称主业仍是写诗 , 自己的书是公司里卖得最差的 , 他也希望世上不再有怀才不遇的创作者 。
所以尽管和读客、果麦一样 , 磨铁业绩支撑也仍旧是图书策划与发行 , 2018年至2020年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87%、83.47%、77.53% , 困于“书商”的老本行 , 但明显低于其他两家 。大家都说要发展数字阅读 , 却进展平平 , 而磨铁最大的优势在于自有平台的孵化和建设 , 并跑出了磨铁中文网这样的选手 。
文章插图
根据招股书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磨铁文化已累计签约作家11937人 , 累计签约作品13681部 , 网文平台则累计注册用户4037万 , 其中付费用户达283万 。磨铁文学还推出了“磨铁杯” 原创文学品牌赛事 , 激励优秀作者和优质作品 , 致力于为好作者提供展示舞台 , 为好故事提供孵化平台 。
数字阅读业务板块也已经成为公司原创版权的重要来源 。目前 , 公司累计授权网文版权达605种 , 其中有声改编授权411种、简繁体出版授权159种、影视改编授权22部、游戏改编授权6部、漫画改编授权7部 。磨铁文化三大业务板块 , 磨铁图书、磨铁娱乐、磨铁文学 , 后两者均指向了IP产业链 。
如果非要说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想象力 , 那磨铁确实更引人入胜 。
十年前 , 在与不同VC的接触中 , 沈浩波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急于要求磨铁上市 , 最终他的决定是“谁不着急让我上市我就选谁” 。十年后 , 磨铁还是要上市了 , 或许是时机到了 , 又或许是诗与远方太远 , 也要顾及眼前的面包 。
不过 , “内容是一切出版的源头 , 不管是影视、游戏还是漫画 , 最初都是从内容开始的 。”再怎么折腾 , 沈浩波或许有自己“死磕”的出版价值观 。
现在 , 故事大师的“故事”差不多讲完了 , 而民营出版冲刺A股 , 在资本市场的历险交给他们自己去完成 。
如果你已经忘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 倒是可以翻回去看看每一段结尾 , 三位书商“卖书”的不同信念 。
参考资料:
1.读客图书营销策略研究 , 河北大学硕士论文 , 2017年
2.华楠:读客图书像卖牙膏一样卖书 , 中国新闻出版报 , 2010年
3.路金波 : 作家是我的摇钱树 , 《中国企业家杂志》 , 2008年
4.沈浩波:磨铁是这样炼成的 , 《财智人物》 , 2011年
- 微信赚钱一天100收入 支付宝基金能赚钱吗那个比较稳
- 王哥今日收入多少
- 商业智能|企业管理中,商业智能BI主要做哪些事情?
- 创业时代腾讯几点更新 创业时代今晚更新吗
- 创业英雄汇栏目,创业者说栏目
- 互联网产品运营主要做什么,互联网项目运营是干什么的
- 创业信用贷款哪家好 青年创业货款
- 关于创业成功的事例,名人创业成功的例子
- 创业者的特征主要包括哪些 创业者的共同特征有
- 创业小项目,边工作边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