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透过微博回港上市,看中概股如何穿越市场周期变动

OPPO|透过微博回港上市,看中概股如何穿越市场周期变动

文章图片

OPPO|透过微博回港上市,看中概股如何穿越市场周期变动

文章图片


2019年 , 阿里巴巴回港交所挂牌 , 成为首个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 阿里董事局主席、CEO张勇在演讲中 , 将回香港上市称为“回家” 。
最近两年 , 这样的情节持续在中概股巨头们身上上演 , 去年的京东、网易 , 今年的百度、哔哩哔哩 , 刚刚登陆港交所的微博 , 都选择了回到离用户、离“家”更近的地方 。
我们知道 , 今年以来 , 中概股并不太平 。 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 , 要理解一家中国公司自己的故事 , 必须在财报数据之外更近一些 , 而港交所正是这样一个近水楼台 。 无论哪个行业或是公司 , 能穿越时间的范式都不止一种 。 接近属于它们自己的历史 , 才能更客观地看清它们的未来 。
回港潮背后 , 中概股迎来转折点
2021年接近尾声 , 今年回港双重或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名单也接近圆满 , 汽车之家、携程、百度、哔哩哔哩、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微博......互联网行业依然是主力 。 不过 , 这也成为市场近两年对中概股分歧加大的重要原因 。
除开2020年突发疫情带来的意外增长 , 2017年-2018年是中概股整体的高光时刻 , 但2018年也成为走势调头向下的一个起点 。 其原因来自于多方面 , 归属于互联网行业内生因素的是 , CNNIC统计指出 , 2018年中国的网民数量达到11.3亿人 , 2019年 , 这个数字停在11.4亿人 。 互联网不再有明显的人口增量 , 市场开始怀疑中国互联网传统增长故事的确定性 。

(美股规模最大的中概互联网指数ETF之一 , KraneShares 2017年-2019年走势图)
但凭用户增长的潜力覆盖对互联网公司的未来评价 , 多少有些“用前朝的剑 , 斩本朝的官”的味道 。 近的 , 疫情为互联网激活了许多未曾被充分关注的需求 , 比如国内外的远程协作工具和服务在2021年迎来爆发 。 远的 , 2013年 , 醉心社交的谷歌将Google+做到了3.43亿用户 , 成为仅次于Facebook的全球第二大社交网络 。 然而 , Google+最终在2019年关停 。
社交绝对称得上是互联网行业的“元需求” , 毕竟互联网的第一作用就是快捷地传递信息 , 而在早期的大众应用形式里 , 论坛和BBS是一代中国人的记忆 。 贴吧、豆瓣、天涯、猫扑、人人 ,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文章在今天的互联网上缅怀这些“时代的眼泪” 。 但谷歌的几亿用户付之东流 , 多少能给这个古典领域一些额外的启示:字面上的用户增长绝对不是解决行业一切问题的法宝 。 既然如此 , 对中概股而言 , 用户潜力也不能成为决断之问 。
指标永远只是一张“画皮” , 它掩盖了消失者为何消失 , 而留下者又为何得以壮大 。 我们谈用户增长 , 不是因为它唯一正确 , 而是因为处于增量市场 , 它更有参考价值 。 到了存量市场 , 该切换的是我们的认知 。
2003年 , 淘宝诞生 , 随后几年的电商对比今天的发展状况 , 都可以用青涩来形容 。 但2019年阿里回港时 , 没有人会怀疑它的商业模式之优秀 。 认知随时间而变化 , 所以PC时代起家的百度贴吧、豆瓣、天涯、人人或许没能明白 , 为什么同一时代的新浪博客能在2009年 , 用微博率先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大幕 , 而“双微”之一的腾讯微信 , 则要到2011年才出世 。 但如今 , 我们已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