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透过微博回港上市,看中概股如何穿越市场周期变动( 三 )


热搜给了所有人选择接收或不接收的权利 , 又达成了用户喜好与商业营销的平衡 , 其优势难以替代 。 知乎、贴吧等其他平台的热搜是主体内容的补充 , 微博热搜则是生态核心的一部分 。 这象征着广告的潜力 , 而广告是互联网变现的最核心形式 。
同时 , 话题和流量造就了博客时代韩寒式的大V , 也进一步扩展了商业化的想象空间 。 社交资源是一种资产 , 让拥有资产的大V们能借此享受红利 , 才能支持其持续创作 , 才能形成真正的作者生态 。 这是贴吧、天涯衰落的重要原因 , 也是知乎、B站崛起的重要推力 。

有趣的是 , 超话和群聊除了给垂直用户留下小圈子 , 还对大V有着重要意义:既需要与自己的支持者保持更紧密的联系 , 又不能让粉丝深入生活怎么办?这就是它们生效的时刻 。
超话本身在基于某个话题和垂直领域的基础上 , 除了“供养”已有的大V , 往往能制造出新的尾部甚至腰部名人 。 同时 , 垂直领域的虹吸效应是强大的 , 今年前9个月 , 有超过1万+周边平台的头部作者开通了微博账号 。
创作者或许来自不同的平台 , 专精不同的领域 , 但跨平台时 , 越是想要破圈传播 , 越需要一张公共的名片 , 而受众或许依然更习惯问一句:“XX的微博叫什么?”无论对成长于哪个平台、哪种类型的创作者来说 , 微博正是一张不可缺失的名片 。 垂直领域的土壤和广域流量的养分 , 既供养着2.1万的头部百万粉作者 , 也培育着135.5万的万粉作者 。 在数据增长背后 , 微博是创作者一笔长价值的投资 , 双方也实现了互相成就 。

相较于移动互联网早期的放养式经营 , 微博的主动性显然还要更强 。 无论是上线直播连麦 , 促进大V跨界交流 , 还是改进热搜机制 , 提升优质内容和红人的曝光 , 从图文时代走来的微博始终带着自己的创作者一起跟上社交需求的变更 , 也因此获得了创作者和用户的双重支持 。 今天 , 微博百万粉丝大V每天的平均发博条数是8.3条 , 他们愿意写 , 而读者也愿意看 , 这就是社交媒体最好的注脚 。
当外界认为移动互联网转型会抛弃一批玩家之时 , 微博没有掉队 。 视频风潮兴起、图文遇冷之时 , 微博转型顺利 。 如今互联网的存量时代大局已定 , 微博的脚步稳健有余 , 也在跟随环境优化自己的战略布局 。 社交是人类永恒的需求 , 所以微博自当不老 , 互联网乃至中概股 , 中文互联网长青 。
越过“情绪杀” , 重估中概股的价值
今天 , 对中概股的一系列疑问 , 就像2001年科技股泡沫之后看网易 , 2004年看年轻的腾讯 , 2009年看PC时代走向衰老 , 2013年看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微博 。 改变总是伴随着迷茫与阵痛 , 外界反应过激也是常态 。
按照被情绪支配的观点 , 2004年天涯收到了IDG和谷歌的投资 , 2011年人人网在纽交所上市 , 2015年百度贴吧坐拥3亿月活 , 这些产品应该是社交领域的佼佼者 。 但结局应了“流水不争先 , 争的是滔滔不绝”这句话 。 今年 , 号称年轻人聚集地的B站一次崩溃 , 最终还是要冲上微博热搜 , 而“佛系”的豆瓣再度受人关注 , 是年内被罚20次登上了证券日报 。
表面的繁荣人人都能看到 , 但繁荣背后的原因更为重要 , 否则因何而盛 , 就有可能因何而衰 。 微博长青靠的是持续的产品优化和生态建设 , 给中概股的启示就是 , 中概股公司的市场价值判断 , 应该回归公司的基本面 。
中概互联50指数当前仅有3.43倍市销率 , 接近3.3倍历史极低值 , 中概互联ETF净值也较年初腰斩 。 但中概股的红利并没有一股脑消失 , 公司的成长还在继续 , 外界的认知反而率先刹车 。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之前在中概股动荡之初就发文称 , “中国的政策有着不变的底层确定性 , 如果你认为市场充满不确定性 , 是因为你还不够了解中国 。 ”显然 , 外界并没有脱离情绪的纠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