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不及预期,淘特急需证明自己( 二 )


当年夏天 , 淘特的员工就搬出西溪园区 , 搬进了“西溪堂”创业基地 , 成为一个 “特区型业务” 。 在阿里 , 同样有特区型业务特点的还包括钉钉和阿里云 , 这凸显出集团层面对淘特的期许 。 这期间 , 阿里给淘特划拨了大量的hc , 整个项目的员工数量很快从十几突破千人 。
2020年底 , 当淘特用户破亿时 , C2M 事业部正式从淘宝事业群独立出来 , 汪海的汇报关系从双实线汇报变成了单线汇报给戴姗 。 次年4月初 , C2M 事业部更名为淘特事业部 , 进一步弱化淘宝的印记 , 强化其独立地位 。
与此同时 ,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 , 汪海也被晋升为了阿里合伙人 。 汪海进入最核心决策层 , 既标志着淘特过去一年的成绩被认可 , 也说明该项目未来要承载阿里更多的野望 。
02付出这么多 , 淘特值吗?从淘特诞生的背景来看 , 它主要担负着两个方面的任务 , 分别是对外战略阻击拼多多 , 和对内拓展阿里的用户群体 , 形成张勇所说的“完整的消费者服务矩阵” 。 从结果来看 , 上述前半部分任务淘特完全没完成 , 后半部分任务虽然有明显效果 , 但为此付出了巨大成本 。 这部分成本是否值得 , 还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
对阿里而言 , 淘特最大的贡献是在过去财年收获了超过3亿的年度活跃用户 , 其中有20%从来没有使用过淘宝或者天猫平台 。 虽然阿里从来没有公布过对淘特的投入规模 , 但有券商通过对阿里核心商业综合单季亏损的测算得出 , 预计阿里对淘特和淘菜菜每个季度的平均投资规模在100亿左右 。

按照上述阿里公布的数据 , 我们假设淘特为阿里生态带来了6000万的纯新增用户 , 同时对淘特每年的投入为200亿 , 那每个长尾用户的获客成本将超过300元 。 而根据亿欧智库的调研 , 阿里2021财年的获客成本为477元 。 这样来看 , 为吸引消费能力处于“后10%”梯度的用户 , 淘特付出的营销成本是否过高?
如此规模资源投入 , 对于当下努力降本增效的阿里来说 , 显然是笔不小的负担 。 这甚至使淘特的定位在集团层面发生了摇摆 , 一派希望淘特仍然保持投入做好工具人角色 , 另一派则希望其能尽早摆脱集团输血 , 进入能自我维持的商业运作状态 。
这种矛盾的一个体现是 , 淘特在今年四月进入新财年后 , 先是把第一业务指标从关注用户数增长 , 转向关注GMV , 但两个月后又从GMV调整回反映用户数量的MAC 。
第一步调整表明淘特在向更成熟的电商平台靠近 , 因为平台的自我造血依赖于其上交易的货币化水平(GMV) , 光靠那些薅完一块钱包邮就转身离开的羊毛党是没有前途的 , 顶多只能在某份财报里临时性地撑撑场面 。
而在转换业务目标两个月后 , 第二步调整又使淘特回到了用户数量指标上 , 则说明淘特在尝试拔高平台货币化程度的时候遇到了障碍 。 最可能的原因是 , 当平台的补贴下降低价商品减少时 , 用户的留存和复购出现了问题 。 而问题的严重性也使得阿里认识到 , 当前向GMV转型的时机还远不成熟 , 故而有了后续的纠偏回归 。
上面这些讨论也跟淘特同期的产品运营策略调整相互印证 。 例如 , 跟业务第一指标调整的同时 , 淘特发布了两个新的产品 , 分别是“淘特10元店”和“淘特100”官方直营店 。 如今前者已经“降级”成“3元3件” , 后者在公司内部的重要程度更是早已下降到不再被提及 。
至于淘特在战略阻击拼多多这方面取得的成绩 , 则颇有些聊胜于无的意思 。
如果以淘特重新上线的2020年3月为时间节点 , 到目前(2022年12月)为止的期限内 , 拼多多的营收从2020年Q1的65亿增长到了最近季度的355亿 , 月活从期初的4.87亿增长到了7.5亿 , 净利润更是从当季的亏损32亿到如今盈利124.72亿 。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 , 拼多多在这期间股价涨了140% , 同期阿里股价跌幅超过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