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融资36亿,这家成长于天猫的中国机器人公司不输戴森

亚马逊|融资36亿,这家成长于天猫的中国机器人公司不输戴森

文章图片

亚马逊|融资36亿,这家成长于天猫的中国机器人公司不输戴森

文章图片

亚马逊|融资36亿,这家成长于天猫的中国机器人公司不输戴森

文章图片

亚马逊|融资36亿,这家成长于天猫的中国机器人公司不输戴森

文章图片



文|王亚琪
编辑|斯问

对增长的渴求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占据了行业的心智 。
外界常用GMV、销量、用户等指标的增长 , 来评价企业快跑的速度 。 过去几年 , 市场上的新品牌百花齐放 , 新的细分赛道、新的品类产品、新的消费人群 , 让新品牌们一路高歌 , 拿到了高估值、高增速 , 也让市场逐渐陷入到了“以增长论英雄”的怪圈 。


新品牌扎堆的网红一条街

过去半年 , 有论调称 , 新消费的赛道上挤满了一戳就破的泡沫 。 客观评价 , 在发展的草莽时期 , 用流量换效率的打法确实带火了一批新品牌 ,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品牌价值一定被高估了 。 当投资机构和市场环境都趋向于效率论时 , 品牌方不得不被裹挟其中 , 比如 , 当所有美妆品牌都在小红书上铺笔记 , 这笔营销费用就成了品牌方们的必备支出 。
唯流量 , 唯增长 , 新品牌唱衰论的背后 , 却缺少了对品牌培育周期的关注 。
当品牌开始寻求更强的产品力和品牌力 , 试错几乎是必然的 。 十年以前 , 国内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占据 , 当时的国产品牌们在创新和模仿中前行;十年以后 , 新品牌们要走的 , 却是一条完全崭新、没有参照的路 。 进入2.0阶段 , 当资本和市场都开始变得更为冷静和谨慎 , 反而是新品牌们得以沉淀蜕变 , 真正走向成熟的最好时机 。 人们需要思考以下的前提条件:
1.品类的切入 , 是否给消费者以必选的理由?
2.品牌的发展阶段 , 是否到了规模化扩张的时候?
3.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 能否对抗复杂的竞争环境?从爆品升维到更宽的产品矩阵、能够被投资者认可并给出高估值的产品?

这些问题的回答 , 会直接展示出新品牌在发展中是否具有足够的韧性 , 而这些特质要远比短期的增长数据是否亮丽更加重要 。

新消费的下半场怎么打?
观察新品牌 , 流量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
流量红利往往起于两点:能影响社会进程发展的技术和产业革新 , 诸如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 , 带来了新兴的行业和全新的用户体验;或是新消费人群的成熟 , 诸如80后和90后不同的消费需求 , 给了新品类成长的机会 。
仅依赖于流量红利发展 , 是卖货的逻辑 , 而非做品牌的逻辑 。 流量从来不是品牌发展的决定要素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新消费依然是最具投入产出确定性的领域 。 今年7月以来 , 新消费融资达到高峰后 , 近几个月有所下降 , 因此引来外界对新消费品牌哑火的疑虑 。 但如果把视角放到全年 , 又是另一番光景:易观数据显示 , 截止11月 , 新消费领域八大行业融资事件数共682例 , 同期全行业融资事件数量共6790例 , 占比达10.04% , 是近年占比最高 。



第一批新品牌已经趟过了无人区 , 如茶饮、美妆品类 , 诞生了喜茶、奈雪的茶、完美日记和花西子等行业头部品牌 。 另一方面 , 处于小众赛道的新品牌们又处于融资初期 , 融资金额规模有限 。 因此 , 融资数量和金额的增减并不能绝对性地代表一个行业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