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美妆们一边倒下,一边刀尖跳舞( 三 )


03在细分品类玩新花样在欧美日韩化妆品巨头的夹击下 , 国产美妆在敏感肌、修复等细分品类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崛起之路 。
2022年 , 整个美妆行业都不好过 , 国际大牌纷纷在大促节点通过满减、加赠、降价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 给国货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 国金证券报告显示 , 今年“三八”大促期间 , 国际品牌的表现优于本土品牌——国际品牌淘系销售额为4亿元 , 同比增17% , 合计销售额占比为65%;本土品牌销售额2亿元 , 同比下降51% , 合计销售额占比为35% 。
但随着消费者意识的觉醒 , 对于个性化、精细化的追求增加 , 国货也抓住了新的机遇 。
以逐本为例 , 这个新晋品牌2016年成立 , 主要定位为一家芳疗护肤品牌 , 认为所有皮肤养护都是从护肤而非卸妆开始的 , 以温和卸妆为主打卖点 。 然后在2019年遇到直播行业的机遇就起来了 , 在今年双11期间 , 逐本卸妆油获得天猫+抖音双平台卸妆品类NO.1 , 其中天猫爆卖176.4万件 。
再比如薇诺娜 , 由于过去几年敏感肌的人群越来越大 , 针对国内用户需求的药妆品牌迎来封口 , 也助推了薇诺娜这两年来的高速增长 , 在天猫双11乳液面霜的类目中 , 薇诺娜以绝对销量优势143.42万件稳占榜一 , 比第二名雅诗兰黛的销量还要高出4.29倍 。
从护肤品赛道来看 , 除了这些头部品牌 , 还有越来越多细分品类的新锐国妆品牌受到资本的青睐 , 比如功效护肤品牌“C咖”、科技护肤品牌“溯华”等 。
从单品牌层面看 , 逐本、薇诺娜等国货品牌已经展露头角 , 但由于国内的化妆品公司对单一品牌的依赖度较强 , 目前大多数都还处于多品牌矩阵的转型期 , 比如频频收购国外大牌的逸仙电商和水羊股份 。
在过去一年多 , 消费行业由热转冷 , 但逐本创始人刘倩菲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 在行业“起”的时候 , 关键是前期做好沉淀 , 在机会来临前舍命狂奔 , 而行业“伏”的时候 , 核心在于能摆脱此前路径依赖 , 修炼内功和做好本分 。 行业并没有多么卷 , 只是现在处于一个周期的正常回落阶段 。
2022,美妆们一边倒下,一边刀尖跳舞】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创业邦立场 ,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如有任何疑问 , 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