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 疫情政策转向、经济环境或将面临变化 , 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 , 未来机遇会在何处?
36氪财经邀请了兴业证券海外TMT行业首席分析师洪嘉骏 , 与大家分享站在一个证券分析师的角度 , 如何去正确地看待一家互联网公司?如何去给他们估值?又如何对财报亮点进行分析 。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如何应对现在前所未有的一个挑战? 洪嘉骏:首先是在2018、2019年的时候 , 中国的互联网比较大的变化是关于人口红利的消失 。 从整个人口的总量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上看 , 可能在2018、2019年就已经达到相对饱和的阶段 。 自此互联网龙头 , 都在找新的突破口 , 包括变现模式的多元化、生态的扩张 , 积极地进行战略投资及财务投资 。 但是过了2019年之后 , 行业有两个较大的变化 , 一个是监管政策 , 这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生态扩张、变现方式等是有很大制约 。 在这个环境之下 , 大家发现互联网平台以流量变现的逻辑增长乏力 。
其次是在疫情时期 , 虽然整个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 但是居家办公、网上消费或者是娱乐 , 增速有所提升 。 而今年上个月疫情解封之后 , 催化方向刚好又形成反转 。 互联网的政策从严格监管 , 到常态监管 , 现在是鼓励作为发展经济以及海外市场开拓的舵手 , 支持平台经济 。
【产业互联网|兴业证券洪嘉骏:逆风而行,互联网下半场机遇如何?】此外 , 随着解封逐渐回归线下 。 我们判断未来互联网在变现的模式上 , 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会延续之前的方式 。 像精准营销这一类的工作 , 未来还是持续发展 , 需求会从谷底逐渐回升 。 之前因为有一些投放量比较大的广告主 , 包含教育、游戏、房地产以及互联网金融 。 这些在此前受到制约 , 现在像房地产、教育 , 都有逐渐复苏的趋向 。 因此整体的广告量 , 相较于去年 , 会有快速的恢复 , 可能会超预期 。
第二个变现的提升方式是内容付费 。 主要的平台 , 如腾讯视频、爱奇艺和其他的平台 , 以往都是买版权、制作内容成本高于于用户付费或者是广告方面的收入 。 今年我们看到爱奇艺有很大的转变 , 追求本身的盈亏平衡 , 订阅的费用有所提升 , 在内容上成本也有所收敛 。 所以我们相信内容付费未来还是一个趋势 , 但是从整个大盘来看 , 内容收费可能不是最大的一块蛋糕 , 可能还是比广告更小 。 但是内容本身的造血能力 , 未来还会逐渐地提升 。
第三个是一些创新的场景 。 很多创新的场景 , 尤其是像金融相关的 , 在过去一年多被阻断了 。 但是现在市场也在预期蚂蚁等平台在取得金融执照、以及外界资本参与的时候 , 在资本市场能够顺利推进 。 明年 , 对于头部的互联网金融 , 我们还是以正面态度去预期 。 当然 , 金融服务只是其中的一块 , 不管是支付宝还是微信 , 支付的市场份额上面并没有显著增加 , 反倒是一些二线的公司及一些新的支付场景 , 增长得比较快 。 未来在互联网下半场之后 , “虚实结合”会是一个比较明确的趋势 , 也是政策鼓励的 。 比如个人服务 , 智慧城市科技赋能、AI相关 , 智慧交通以及办公效率的场景 , 还会做一些更深入的结合 。
一些头部的平台 , 比如像阿里或腾讯 , 他们也发展了更多硬核的科技 , 我们相信在中期和长期来看 , 这些龙头平台会逐渐加大研发投入 , 尽管商业化是比较漫长的过程 。
还有一块是反垄断 , 从以腾讯为首的头部平台 , 今年来看 , 对外投资比例显著减少 。 从投资的数目跟金额来看 , 是否未来他们都不再对外的投资?我觉得肯定还是会做 。 但像刚刚讲的 , 从投资的领域和对象上来看 , 更多的是从科技赋能、虚实结合入手 , 而不是以往的流量赋能 。 以往可能美团、京东或是一些泛娱乐的公司 , 用自己的流量去扶持 。 我们认为未来的一个商业模式 , 可能不以流量扶持为基础 , 而是更多的从科技层面去改善实体行业本身的壁垒 。
- 相机|兴业证券洪嘉骏:逆风而行,互联网下半场机遇如何?
- 淘宝|淘宝发布2022百强产业带,直播成主要关键词
- Java|马化腾、刘强东为何发飙直指内部管理痛点,互联网巨头日子如何?
- 互联网医疗|一改版就挨骂,为什么微博这次还要调整关注流呢?
- CPU|CPU三大流派争锋:中国信创产业需从分散走向集中
- 芯片|好消息!我国高端芯片生产不是梦了!TCL完成芯片全产业链布局!
- TCL|国产老品牌TCL,引领全球产业生态全面快速发展
- 星链|伊朗官员:欢迎“星链”等互联网技术,但供应商必须遵守当地规则
- 芯片|中国传出万亿芯片计划,加速芯片产业发展,美国芯片开始被反噬
- 张朝阳|俞敏洪:张朝阳把互联网带到中国,他辉煌时期,马云都还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