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沉寂181天后,滴滴交出第一份财报( 二 )


在国际市场 , 滴滴的“老对手”Uber , 已经从打车平台逐渐转变为外卖平台 。 据Uber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第三季度Uber的总预订量达231.1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 其中 , 移动出行业务总预订量为99亿美元;外卖及配送总预订量为128亿美元 。
本质上 , 网约车、外卖、社区团购都在遵循同样的游戏规则 。 早期通过烧钱补贴将市场份额最大化 , 然后在产品的质量、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 , 最终提高单价以帮助业务扭亏为盈 。
对于命途多舛的滴滴来说 , 与其把人力物力财力 , 耗费在其他互联网巨头占据头部位置的新战场上 , 不如更聚焦于“老本行”打车业务的产品和技术迭代 。
二、网约车 , 没有新战事
头部公司震荡 , 后来者居上 , 这种事在网约车行业里曾上演过一次 。
“网约车第一股”Lyft , 在2015-2019年间就曾上演过一场逆袭Uber的大戏 。 而正是在这段时间内 , “网约车鼻祖”Uber , 遭遇了性别歧视丑闻、安全事故等重大社会事件影响 , 甚至Uber创始人在内的多位高管也都相继离职 。 在美国本土市场 , 这种不稳定是给了Lyft极佳的增长机会 。
2015年 , Lyft市场份额仅为7.7% , 从2016年开始 , Lyft抓住了Uber的内忧外困 , 通过补贴、技术创新等手段迅速提升了自己的口碑 。 2017年 , 进一步提升至24%左右 。 2018年 , Lyft与Uber形成四六开的局面 。 2019年 , Lyft抢先于Uber、滴滴出行登陆资本市场 。
时间拉回到7月2日 , 网信中国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 。 公告称 , 将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 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 滴滴回应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 。
在滴滴的安全审查开始后 , 曾短暂出现过一次“补贴拉客”热潮 。
滴滴被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的第七天 , 美团打车迅速重新出现在各大应用商店 , 启用黄黑相间色调的全新Logo , 随后上线微信小程序 , 聚合了20多种打车品牌的运力 , 还拿出“新客首单低至1折”、“新司机注册首周限时3天加赠20%收益”等等补贴政策 。 此外 , 高德打车也了上线比价叫车、投放打车券、免早晚高峰佣金等优惠 。
虎嗅从T3出行处获悉 , T3出行12月10日订单量突破300万 , 这是T3出行日订单峰值首次突破300万单 。 截至目前 , T3出行已登陆全国70座城市 , 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7600万 , 已经提前完成进驻48城的目标 。 此外 , 沉寂已久的哈啰打车也于近日宣布 , 升级运力合作平台为品牌联盟 , 并接入享道出行、T3、如祺出行等多家出行企业 。
但在滴滴停滞的这段时间 , 中国网约车行业并没有出现“第二个Lyft” 。 时间再次拉回到今年9月 , 交通运输部、网信办等五部门 , 对T3出行、美团出行、曹操出行、高德、滴滴出行、首汽约车、嘀嗒出行、享道出行等1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 。
约谈指出 , 部分平台公司通过多种营销手段 , 恶性竞争 , 并招募或诱导未取得许可的驾驶员和车辆“带车加盟” , 开展非法营运 , 扰乱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 影响行业安全稳定 , 损害司乘人员合法权益 。
在监管力度加大的背后 , 网约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新三化”转变——合规化、低碳化、自动化 。
首先 。 三证合一 , 是合法合规运营网约车的基础 。 具体来说 , 就是平台、车辆、驾驶员都要获得相应许可才属于合法合规经营 , 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三证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