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当思想与机器融合:脑机接口与人类的现在、困境与未来

大脑|当思想与机器融合:脑机接口与人类的现在、困境与未来
文章插图

当眼动追踪应用于捕捉受试者的视觉信息,脑电相关设备记录研究者的头皮表面神经活动……人的身体作为感知的媒介正愈发参与到人机交互的传播过程中。当思想与机器深入融合,通过人脑思想进行交流对话或成为更为便捷的方式,但技术对人的渗透,是否也在不断侵蚀着人的主体性、带来伦理困境?
作者 | 苏宸
编辑 | 陈彩娴

1

探索与实践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是指通过在人脑神经与外部设备(比如计算机、机器人等)间建立直接通路,来实现神经系统和外部设备间信息交互与功能整合的技术。
该技术发展已经持续了近百年,其涵盖领域涉及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神经工程、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对于应用与研究范围,脑机接口技术旨在帮助帮助四肢残疾和脊髓受损的人重新获得行动能力,辅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近年来,除了医学领域的探索外,脑机接口还受到诸多科技企业、国防机构、风险投资等青睐。
2017年,特拉斯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成立了脑机接口技术公司Neuralink,旨在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连接人类大脑和机器,以帮助受到严重脑损伤的患者。2021年,该公司在猴子大脑中成功测试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基础上,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一只名为「Pager」的猴子仅通过大脑意念就可以玩模拟乒乓球电子游戏。
从马斯克现场「溜猪」,到猴子以心灵感应玩电子游戏,再到浙大二院用脑机接口治疗抑郁症、高位截瘫老人通过脑机技术打麻将等,技术不断开发着对动物的意识操控,也在干预人类的思维模式,将人与机器的互动统一于人类身体上。
2

利弊并存:BCI 的「黑白两道」
战争与伤亡,病痛与折磨历来让人类饱受皮肉之苦,切肤之痛。脑机接口技术的出现,让一些患者有了痊愈的可能。这样的例子在媒体传播中比比皆是。
然而,使用脑机接口技术的代价也不容忽视。
世纪之交时,布朗大学神经科学实验室的研究成员曾应用Brain Gate第二代脑机接口技术,为一位名为凯茜·哈金森(Cathy Hutchinson)的非语言瘫痪病人安装了一个名为「大脑之门」的系统。
该系统包括一个植入运动皮层的微小电极阵列、一个插在头顶上的插头、一个鞋盒大小的信号放大器,以及一个可以解码病人神经信号的计算机运行软件。在机械手臂的帮助下,哈钦森成功抓住瓶子并用吸管饮水!
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神经科学的具体疗法奏效,令人十分惊喜!
大脑|当思想与机器融合:脑机接口与人类的现在、困境与未来
文章插图
图注:Cathy Hutchinson
但哈金森的壮举要求她承担巨大的风险。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当下分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三种,而该项试验属于后者。这意味着,她头骨上的洞使她很容易受到感染。方形的金属电极阵列有超出100根头发般粗的针,也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组织损伤。
在大脑中植入这些设备就像在果冻上挂一幅画。每一次摆动,电极都有可能破坏细胞和连接,或者漂移并失去与原始神经元的联系。哈金森可能会花几个月的时间训练特定的细胞来操作机器手臂,导致这些细胞要么死掉,要么跑出了控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