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芯洪水,中国造桥寻路( 四 )
总的来说,前所未有的全球缺芯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也是半导体产业链周期性、协作性导致的必然。
方舟之路:中国芯片的堤坝与桥梁在浩浩汤汤的缺芯洪水面前,几乎所有半导体区位都在尝试筑起堤坝。
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美国芯片法案》,要求美国政府提供数百亿美元支持半导体行业在美国的发展。9月末,美国又召开了全球芯片业峰会,英特尔、台积电、苹果、微软、三星电子和福特等企业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寻求化解芯片短缺局面的方法。欧盟则在《数字罗盘计划》后,推出欧洲芯片法案,提高该区域芯片的自给自足能力。
中国在2021的十四五开局之年,提出了2025年产业规模目标,各地都制定了相关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国家大基金二期向晶圆制造企业投入资金超过400亿。在这么多动作面前,中国缺芯问题能缓解吗?
如果将缺芯看作是大禹治水,那么疏通河道的方向主要有三个。
1.自研。
要从根本上解决缺芯问题,只能走上芯片自研自立之路。
以特斯拉为例,之所以能够在2021年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依然能够取得不错的市场成绩,没有被芯片耽误,正是因为其具备自研芯片的能力,从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而不是被动等待供应商的配合。
2021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车企和手机厂商都开始选择自研。上汽与英飞凌联手成立上汽英飞凌,主攻车规级IGBT芯片;理想和蔚来也搭建了自动驾驶团队,开始自动驾驶芯片自研进程。手机厂商中,小米、OPPO、vivo等也相继公布了自研芯片。百度昆仑2宣布量产,字节跳动入股多家半导体公司。与行业需求和特质相结合的中国造芯之路,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文章插图
2.合作。
中国半导体终要走上独自行走的道路,但必须承认的是,半导体产业链已经在事实上全球同呼吸、共命运,很多关键环节在短时间内无法替代。法国半导体材料大厂Soitec的首席执行官保罗·布尔德就认为,即使欧洲有能力建立一个重要的、具有自主权的芯片供应系统,但它不一定能运作起来,需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同样得到支持才行。
目前,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整体设计、高制程制造等方面还与头部有着相当的差距,比如5纳米制程的SoC芯片、存储芯片的规模化量产,必须通过头部代工厂完成,光刻机等重要设备、材料的攻克也非一朝一夕。就算有一天解决了本土的产能危机,芯片作为强周期产品,未来如果本地市场无法消化多余产能,同样会让本土半导体企业面临风险,所以中国半导体不可能、也不应该闭门造车,需要联合全球上下游产业一起缓解缺芯问题。
如何确保中国企业能够快速了解供应链变化,这就要求提升谈判能力,确保优先供应与价格稳定。有业内人士曾告诉我们,这一方面要求中国半导体行业集中精力办大事,在某些关键产业环节上也能做到“卡别人脖子”,培育出拥有谈判权的头部公司;此外,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也能吸引海外相关企业作为同盟,共同创新、合作共赢。
3.另辟蹊径。
之所以中国芯片并不悲观,正是因为芯片产业链的全球性与规模效应,只要有足够大的市场和良性的商业循环,总有一天能够追平甚至引领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
而具体到商业机遇上,资金投入必须有的放矢,尽快形成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优势与“拳头产品”,跻身世界半导体格局的重要一席。那么,哪些市场会是中国的机遇呢?
1. AI计算。目前,与AI计算相关的芯片产品极度短缺,比如被犯罪分子盯上的GPU就适用于AI训练和推理。此外,中国产业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也带来了大量AI芯片的需求,清华大学的魏少军教授曾提出,未来AI芯片需要一个通用的、高效能的深度学习引擎来驱动,芯片架构的创新在于软件定义芯片,或者称粗粒度可重构架构(CGRA),要同时兼顾硬件可编程性和软件可编程性。这恰好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在AI领域的领先优势,弥补硬件基础层的短板。
- 2021的科技卦象·坎·全球缺芯洪水,中国造桥寻路
- 火山爆发明明很热,为何反而会引起全球降温?我国会迎来凉夏吗?
- 三星|准确率98%!磁阻内存内计算全球首秀
- 丁磊|全球专利华为位居第一!白宫鹰派大佬拍案而起:制裁效果几乎为零
- q4|2021年全球大缺芯,台积电、三星闷声发财
- realme|上市不到三年,反超华为升到全球第六,成国产手机最大“黑马”
- tof|三星霸占19%全球市场,蝉联9年世界第一,却在中国市场一败涂地
- 淘宝|80后博士创业,超越华为跃居全球第二,缔造出一家激光雷达独角兽
- 创投圈|每周全球科技十大看点(2022.1.10-1.16)
- 联想|2021年全球PC出货量公布,这不是让司马南无地自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