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使众人行:如何带领一群人把事做成?( 二 )


但是 , 项目管理则很不同 , 只要你在一个多人协作的团队 , 就一定会有项目管理的需求和机会 。 所以蓬勃兴起的项目管理学习热潮 , 为职场人开辟出了第三条精进之路 。
在做好专业工作之余 , 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 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职场精英 , 无疑会在这个严重同质化的职场竞争中 , 拥有更多的晋升优势 。 如果你能比别人更早地意识到这一点 , 就已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 。
另一方面 , 这种能力足够稀缺 , 也足以抵御时间的通胀 , 越老越香 。
从古至今 , “使众人行”的协同能力 , 一直是人类社会中最为稀缺的能力 。
古老的“巴别塔寓言”中就讲到 , 人类因语言不同 , 彼此之间无法协同 , 导致通天塔计划中断 。 历史上 , 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模式 , 经历了金字塔式的顶层监工模式 , 逐渐进化成以PMI国际标准为代表的 , 一套工业社会标准化的流程方法体系 。
可以说 , 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史 , 就是一部“使众人行”的人类智慧结晶 。
时代的车轮 , 一路滚滚向前 , 超级个体时代 , 项目管理不再是顶层监工的特权 , 也不再是特定岗位的标准作业方法 , 甚至也不再是项目经理的专属技能 , 而是每一位希望“使众人行”的超级个体 , 必备的一项底层能力 。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 , 还是做不好项目管理?如果你明确了要学项目管理 , 那么 , 市面上很容易可以找到以下这些学习材料:

  • 理论知识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 , 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出庞大的知识体系 , 光国际标准就有三套 。 就拿国内普及度最高的PMI标准体系来说 , 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为代表 , 它将项目管理分为十大知识领域五大过程组 , 共有49个子过程 , 600多页内容 。
  • 应用实践型:各式各样的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 比如某某公司的项目管理做法等 。
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 , 书本知识晦涩难懂 , 照抄其他公司的做法 , 又发现难以复用 。 所以这些内容都无法真正满足你在实战中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作为在项目管理领域磨砺了8年的手艺人 , 我深知 , 项目管理是一门实战方法论 。 这就注定了 , 项目管理的学习 , 一定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 , 而是能力迁移 。
那么项目管理的专业能力 , 是否可以有效复制呢?答案是肯定的 。
如果说 , 底层思维+环境变量=方法论 。 那么 , 实现能力迁移的关键 , 就在于把项目管理方法论 , 进行深度拆解 , 认知和掌握方法论背后的“底层思维” , 同时在具体实战场景中 , 结合对于特定公司、特定团队“环境因素”的考量 , 因地制宜地去运用“底层思维” 。
人说传道授业解惑 , 授人以“鱼” , 不如授人以“渔” 。 在这门课中 , 相较于长篇累牍的书本知识 , 我将结合一个个生动的实战场景 , 为你拆解和提炼行动中的底层思维 。
所有导致项目失败的问题 , 冰山下都有同一个源头 , 那就是“失焦” (关注力不在同一个点上) 。 这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
  1. 目标的失焦:发起人的预期模糊 , 目标不清晰 , 产出无法衡量 。
  2. 人力的失焦:项目团队及干系人 , 各自有各自的诉求 , 形不成合力 。
  3. 计划的失焦:团队成员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 互相依赖冲突 。
  4. 行动的失焦:遇到问题时 , 你说要这样 , 他说得那样 , 没有统一落地的解决方案 。
找出了问题的根源 , 其实 , 项目管理的底层思维很简单 , 就是“对焦”两个字 。 本质上 , 项目管理是在不确定性、多变的环境下 , 追求确定的项目产出 。 只有通过在目标、人力、计划、行动四个维度上 , 不断对焦和清晰 , 才能真正带领项目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