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引爆企业指数级增长,谢伟山:中国智慧该登场了( 四 )


【统合战备与战役的中国优势】
战备犹如军法 , 战役好似兵法 , 兵法不是无源之水 , 也不是无根之木 , 军法的存在提醒我们 , 不要以为仅凭兵法就能打胜仗 , 两者相乘才能够构成真正的战略 。 由于战备和战役两者存在异质性 , 要达成战略目的 , 必须要有统合战备与战役的能力 。
一直以来 , 在西方科学理性影响下 , 西方人更擅长战备 。 由于中国受西方影响课程设置大都采用分科教学等 , 所以在西方人擅长的战备方面也不落下风 , 甚至并驾齐驱 。 而且 , 长期以来汲取中国文化养分、深受《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等智慧熏陶的中国人 , 潜移默化地兼有战役设计的智慧底蕴 。 不过 , 西方人要学习、了解中国智慧、真正掌握战役精髓便相对更难 , 这主要是因为文字、思维和核心范畴等三方面的差异 。
在文字方面 , 西方多是字母文字 , 天然具有符号表达的便利 , 有利于精确表达;中国文字是象形表意文字 , 具有多义性与模糊性 , 比如《孙子兵法》中讲“故善战者 , 求之于势” , 英文就有上百种翻译 , 但即使最有名的四个版本也没有一个版本把“势”字的要义翻译的精准 。 在思维方面 , 西方人强调分析、推理及逻辑;中国人擅长直觉推理 , 往往通过经验、比喻、类比等来理解世界 。 在范畴方面 , 西方的中心范畴是“数” , 西方从毕达哥拉斯到中世纪 , 数学始终都在发展中 , 希望通过抽象的“数”来把握世界;东方的中心范畴是“度” , 是一个区间 , 具有弹性 。
由于以上差异 , 中国智慧如《孙子兵法》等难以被西方人真正理解 , 统合战备与战役的大任就落到中国人肩上 。 过去数年来 , 君智成功协助数十家企业找准战略方向 , 优化战备结构 , 同时在战役设计上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 , 对于承担起这一重任 , 我们责无旁贷 。
君智在战略诠释上体现出更大的敏感度与弹性 。 同时 , 我们倡导战略过程必须是理性和感性、科学与审美的双重组合 , 这种双重组合才能最终形成一种战略美学 。 西方如波特的战略理论是以逻辑、分析、推理等为支撑的 , 由此制定出来的战略精确有余 , 灵活性不足 。 要让战略真正起作用 , 就得把科学与审美的因子添加进去 , 如此才能激发战略本身非同凡响的威力 。 君智在实践中对战略的诠释 , 既注重必然与可见的部分 , 也对未知的、不可预见的、偶发性的东西留出足够的空间 , 保持思维上的更大灵敏度 。
这种思维灵活性正是来自于中国智慧 。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 , 《孙子兵法》中讲“兵形象水” , 都是用水的柔和、适应性来比喻道与用兵 。 《道德经》中还说:“知其雄 , 守其雌 , 为天下溪 。 ”知道自己刚强 , 反而保持柔顺 , 甘愿做天下的沟溪 , 巧妙地处理了机械性的刚强与充满弹性的柔顺的关系 。
当然 , 要实现战略的灵活性 , 理性与感性、科学和艺术等的组合配比非常关键 ,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战来体悟 。 《道德经》中说“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 虚空中又好像有物质存在 ,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 是谓惚恍 。 ”都说明了把握战略之道的微妙与不易 。 此外 , 在服务企业过程中 , 我们深知 , 要想在消费者内心构建品牌的心理建筑 , 必须在战略设计时直指人心 , 构建稳扎稳打的战备、润物细无声地塑造人心 , 蓄势引爆消费认知并唤醒用户对美感的认知 , 最终实现品牌力的提升 。
数次引爆企业指数级增长,谢伟山:中国智慧该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