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谁能取代华为海思?星宸紧跟、君正猛扑、富瀚微追赶

2019年下半年,一则“海思可能无法按需交货”的消息悄然在华南市场蔓延,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部分消息灵通的安防厂家、渠道商等有意加紧备货 。
此时距离海思被制裁的新闻刚过去一个多月,没有人预料到这意味着“缺芯潮”的开始 。
由于海思在制裁禁令之前下足了订单,其尾单足以支撑起相当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加上海思的主要客户,如海大宇等头部企业受的影响并不大,以至于造成一种海思仍能持续供货的假象 。
直到2020年8月,在经历新一轮制裁之后,海思连尾单都已消耗殆尽,只能消耗库存来少量供应大客户,而多数中小客户则收到了停止供货的消息 。
这时市场才明白缺芯的意义 。震惊之余,一场囤积居奇式的哄抢与炒作,在安防圈掀开序幕 。
虚假市场
安防缺芯,这一点谁都知道 。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场缺芯潮,因信息不对称而被刻意「放大」了 。
早在缺芯潮刚开始泛滥的时候,掘金志就曾指出这个放大效应:
一家缺货10K找10家问,市场便以为有100K的需求,市场有30K的货,无形之中就多出来70K的缺口。
当恐慌情绪持续蔓延,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中小厂商)由于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都担心自身成为该事件的受害者,其行为就会变得非常不理性 。犹如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极易引混乱 。
以海思中低端价位的芯片为例,从2020年8月第一波实质性意义的缺芯危机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其Hi3519A、Hi3516D、Hi3516C等先后涨了近4~5倍,其高端芯片Hi3559A更是从500元涨到超3000元 。
但平心而论,这种飞涨的情况非常罕见,某芯片企业员工甚至直呼:“钱大都被渠道商赚了 。”
在他看来,海思停止供货之后,市场上仍然有芯片可用,一部分是海思的库存,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其他芯片厂商 。即便后者的产品在当时与前者相比存在差距,但在中低端芯片领域,也绝非到了不能用的境地 。
“当时最恐慌的是那批没有plan B的中小企业,因为海思之后的货主要供给海大宇等大客户,这些大客户受影响较小,并且也早有准备 。另外一些企业,此前就与富瀚微、君正等有合作,芯片供应也不受影响 。”
该员工告诉掘金志,第一波缺芯实际上是这些没有B计划企业的「悲剧」,以及掌握市场信息及供应渠道的渠道商的「喜剧」 。
一边是被放大的需求,另一边则是被压缩的市场供给,那些没有议价权也没有进货渠道的企业,只能捏着鼻子接受来自市场的一次又一次涨价;渠道商则趁此机会赚得盆满钵满 。
实际上,在中低端价位的IPC芯片领域,即便当时海思断供,市场的其他玩家也能撑起局面 。
“问题在于海思市占率太高,突然腾出来的市场空白,第二梯队的企业很难短时间内实现承接,因为扩大产能和产品线需要时间 。”
然而就在这个空窗期,发生了市场疯抢芯片的「闹剧」,仿佛海思断供之后,安防行业再无“芯”可用 。但事实是,富瀚微、北京君正、星宸、晶辰、国科微、瑞芯微、安凯等企业先后调整产品线,代工厂开足马力搞生产,以争夺市场份额 。
就在这场「闹剧」如火如荼进行时,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加剧,也将芯片行业逼入寒冬 。晶圆短缺引发了全行业的缺芯潮,不论是安防、汽车,还是消费电子,都面临着“一芯难求”的窘境 。
晶圆短缺之后,代工厂纷纷上调价格,芯片厂商议价空间很小,因而不得不提高供货价格,进而传导至安防大厂,海大宇等企业的部分产品先后提价 。